|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四金山寺 / 作者:梅堯臣 |
山與眾山殊,寺非諸寺擬。
無面不當江,有林皆照水。
南泠隔吳會,北渡通揚子。
還看上下帆,日日何常已。
|
|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四金山寺解釋: 《和穎上人南徐十詠其四金山寺》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與眾山殊,
寺非諸寺擬。
無面不當江,
有林皆照水。
南泠隔吳會,
北渡通揚子。
還看上下帆,
日日何常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南徐地區的金山寺,通過對山水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這座寺廟的贊美之情。詩中展現了山與眾山不同的特色,寺廟也與其他寺廟不同。無論哪個方向,寺廟都面對著江水,周圍的林木都倒映在水中。南方的泠水與吳地相隔,北方的渡口通往揚子江。詩人還看到了上下行駛的船只,這一切都是如此平常而美好。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金山寺的景色和特點。通過對山與眾山的對比,以及寺廟與其他寺廟的區別,詩人展示了金山寺的獨特之處。詩中的"無面不當江"和"有林皆照水"表達了寺廟周圍水景的美麗,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南泠隔吳會、北渡通揚子的描寫,展示了寺廟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使人感受到了寺廟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最后,詩人提到了日復一日的船只往來,表達了寺廟的常態和永恒之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示了金山寺的美麗和與眾不同之處,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文環境的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