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次壽州 / 作者:梅堯臣 |
昔人把菊望青榼,今我持酒無黃花。
自催屋里紅鱗膾,不彈墻頭白項鴉。
壽春城高枕淮水,綠蒲疏疏暮帆起。
登臨不學(xué)孟參軍,帽墜山風(fēng)破一舟。
|
|
九日次壽州解釋: 《九日次壽州》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人把菊望青榼,
今我持酒無黃花。
自催屋里紅鱗膾,
不彈墻頭白項鴉。
壽春城高枕淮水,
綠蒲疏疏暮帆起。
登臨不學(xué)孟參軍,
帽墜山風(fēng)破一舟。
詩意:
這首詩詞以壽州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zhuǎn)和自身境遇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景象,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
賞析:
詩的開頭,詩人提到了過去的人們在九月時賞菊花,而現(xiàn)在的他卻只能空手舉酒,沒有黃色的菊花相伴。這種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zhuǎn)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接著,詩人提到了自己屋里的紅鱗膾(一種魚肉),而不是墻頭的白項鴉(一種鳥)。這里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思考,他過去的榮華已經(jīng)消逝,現(xiàn)在只能在家中自娛自樂。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繪了壽州城高聳于淮水之上,綠蒲叢生,暮帆起航的景象。這里的描寫展示了壽州的美麗景色,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轉(zhuǎn)和人事的變遷。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不愿效仿孟參軍(指孟浩然,唐代詩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祿,而是寧愿在山風(fēng)中失去帽子,破壞一艘船。這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的追求和對世俗功名的抗拒。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思考,同時展示了壽州的美麗景色,并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自在和對世俗功名的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