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三二室道 / 作者:梅堯臣 |
度嶺失群山,千峰出天際。
方欣左右看,屢改縈回勢。
勝事誰與同,芬然有蘭蕙。
|
|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三二室道解釋: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三二室道》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度過嶺后失去了群山的蹤影,千峰聳立入云天。我欣賞左右的景色,不斷改變的曲折形態(tài)。勝景之美,無人能與我同享,我心中充滿了蘭花和蘭草的芬芳。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游覽嵩山時的所見所感。作者度過山嶺后,眼前的群山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峰聳立入云的壯麗景象。作者欣賞著周圍的景色,不斷變化的山勢給他帶來了無盡的驚喜。然而,這樣的勝景只有作者一個人能夠欣賞,他心中充滿了蘭花和蘭草的芬芳,表達(dá)了他內(nèi)心的寧靜和喜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嵩山的壯麗景色和作者的心境。通過描寫山勢的變化和景色的美麗,詩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無窮的魅力。同時,詩人通過"勝事誰與同"的表達(dá),強(qiáng)調(diào)了這樣美景的獨(dú)特性,只有作者能夠真正領(lǐng)略到其中的美妙。最后,詩人以蘭花和蘭草的芬芳來象征內(nèi)心的寧靜和喜悅,表達(dá)了他在這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滿足和愉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嵩山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美妙,同時也表達(dá)了作者內(nèi)心的寧靜和喜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