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屋高送王屋知縣孫秘丞 / 作者:梅堯臣 |
王屋山高無猿猱,下有黃河水滔滔。
天壇半夜見海白,光動古邑雞先嗥。
雞先嗥,絕吠獒,巖居林棲吏莫搔。
山膚有時得虞獵,不比彘肉烹連毛。
聞君今去將效陶,縣前種柳芟蓬蒿。
不問公田問民俗,民安事簡教兒曹。
河南太守喜愷悌,如此可以無厭勞。
|
|
王屋高送王屋知縣孫秘丞解釋: 《王屋高送王屋知縣孫秘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王屋山的壯麗景色和孫秘丞離任的場景,同時表達了作者對孫秘丞的贊美和對治理民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王屋山高無猿猱,下有黃河水滔滔。
天壇半夜見海白,光動古邑雞先嗥。
雞先嗥,絕吠獒,巖居林棲吏莫搔。
山膚有時得虞獵,不比彘肉烹連毛。
聞君今去將效陶,縣前種柳芟蓬蒿。
不問公田問民俗,民安事簡教兒曹。
河南太守喜愷悌,如此可以無厭勞。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王屋山的高聳和黃河的奔流,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麗和恢弘。作者以天壇半夜見海白的景象,形容了山勢之高,給人以震撼之感。同時,詩中提到雞先嗥,絕吠獒,表達了山中的寧靜和幽深,山中的居民與世隔絕,不受外界干擾。
詩中還提到了山中有時可以得到虞獵,但不比彘肉烹連毛。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尊重,暗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接下來,詩中轉向了對孫秘丞的贊美和對治理民生的思考。作者聽說孫秘丞即將離任,表達了對他的敬佩之情,并希望他能夠效法陶淵明,離任前在縣前種植柳樹,為百姓造福。詩中還提到了不問公田,而問民俗,強調了關注民生和百姓疾苦的重要性。最后,作者稱贊河南太守喜愷悌,認為他的治理方式可以使人們無厭勞。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對孫秘丞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的思考,以及對治理民生的關注。同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