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聞蛙 / 作者:梅堯臣 |
朝開南籬梅,暮聞北池蛙。
何時科斗生,草根已吐牙。
只畏草葉長,其下可隱蛇。
游子且勿行,科斗成蝦蟆。
|
|
初聞蛙解釋: 《初聞蛙》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春天的早晨聽到南邊籬笆邊的梅花開放的聲音,以及傍晚時分聽到北邊池塘中蛙鳴的情景。詩中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朝開南籬梅,
暮聞北池蛙。
何時科斗生,
草根已吐牙。
只畏草葉長,
其下可隱蛇。
游子且勿行,
科斗成蝦蟆。
這首詩詞的意境主要圍繞著春天的到來展開。詩人在清晨聽到南邊籬笆邊的梅花開放的聲音,暮色降臨時又聽到北邊池塘中蛙鳴的聲音。這種對春天的感知,使詩人產生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界變化的敏感。
詩中的“何時科斗生,草根已吐牙”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渴望。科斗是一種小型的容器,這里用來比喻春天的到來。詩人希望春天能夠早日到來,而草根已經伸出地面,象征著春天的跡象已經顯現。
接下來的兩句“只畏草葉長,其下可隱蛇”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一種憂慮。草葉的茂盛可能會隱藏著危險,比喻春天雖然美好,但也可能伴隨著一些隱患。
最后兩句“游子且勿行,科斗成蝦蟆”是詩人對游子的勸告。詩人建議游子暫時不要外出,因為春天的變化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等到科斗變成了蛤蟆,也就是春天真正到來的時候再出門。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界變化的觀察,同時也蘊含了對春天變化的憂慮和對游子的勸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