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萬諤昌秀才 / 作者:梅堯臣 |
志士不戀家,安能坐{左口右父}咀。
儒冠難徒行,馬骨瘦可數。
後仆隔山陂,前林遇風雨。
寒村夜宿時,寂默誰對語。
|
|
送萬諤昌秀才解釋: 《送萬諤昌秀才》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志士不留戀家園,追求理想的精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志士不戀家,安能坐左口右父咀。
儒冠難徒行,馬骨瘦可數。
后仆隔山陂,前林遇風雨。
寒村夜宿時,寂默誰對語。
詩意:
這首詩詞以送別萬諤昌秀才為主題,表達了志士不留戀家園,追求理想的精神。詩中通過描繪昌秀才的行程和遭遇,表達了他追求學問的決心和不畏艱險的精神。
賞析:
詩的開頭兩句“志士不戀家,安能坐左口右父咀。”表達了昌秀才不留戀家園,不被家庭所束縛的志向。他不愿沉溺于家庭瑣事,而是追求更高的理想和學問。
接下來的兩句“儒冠難徒行,馬骨瘦可數。”描繪了昌秀才艱難的求學之路。儒冠是儒家學者的標志,但在艱苦的行程中,他的儒冠已經破舊不堪,馬骨瘦弱,可數可憐。這表達了他在追求學問的道路上所經歷的困苦和艱辛。
接下來的兩句“后仆隔山陂,前林遇風雨。”描繪了昌秀才行程中的困境和挫折。他的后仆已經隔在山陂之后,前方的林木遇到了風雨,這些景象象征著他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最后兩句“寒村夜宿時,寂默誰對語。”表達了昌秀才在寒冷的村莊夜宿時的孤獨和寂寞。他在這個時候,沒有人可以與他交流,只能默默地思考和反思。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昌秀才的行程和遭遇,表達了他追求學問的決心和不畏艱險的精神。它展現了一個志士追求理想的堅定信念和不畏艱難的精神風貌,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