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曇穎師四明十題·偃蓋亭 / 作者:梅堯臣 |
既將茅覆檐,復有松為蓋。
五里入山時,憩此得寒籟。
曾無康樂游,但見云衲會。
|
|
和曇穎師四明十題·偃蓋亭解釋: 《和曇穎師四明十題·偃蓋亭》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偃蓋亭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在山中休憩時所感受到的寧靜和清涼。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既將茅覆檐,復有松為蓋。
五里入山時,憩此得寒籟。
曾無康樂游,但見云衲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偃蓋亭的景象。詩人描述了茅草覆蓋的屋頂,以及松樹作為遮蔽物的蓋子。這種自然的遮蔽給人一種溫涼的感覺。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步行五里進入山中時,在這個偃蓋亭中休息,享受到了清涼的山間聲音。這里的“寒籟”指的是山中的涼爽風聲、鳥鳴和其他自然聲音。作者在這個安靜的地方得到了片刻的寧靜和放松。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此前沒有過康樂游玩的經歷,但在這個偃蓋亭中,他卻能看到云衲會。云衲會是指僧人們穿著云衲(僧袍)聚會的場景,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在山中遇到了一群僧人,給他帶來了一種寧靜和心靈的交流。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在山中偃蓋亭中的寧靜和清涼感受,以及與自然和僧人的交流。這種描繪給人一種靜謐和舒適的感覺,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心靈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