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山會(四明重陽泛舟月湖) / 作者:趙以夫 |
佳節明朝九。
彩舫凌虛,共醉西風酒。
湖光藍滴透。
云浪碎、巧學波紋吹皺。
碧落杳無邊,但玉削、千峰寒瘦。
留連久,秋容似洗,月華如晝。
回頭南楚東徐,暝靄蒼煙,處處空刁斗。
山公今健否。
功名事、付與年時交舊。
白發苦欺人,尚堪插、黃花盈首。
歸去也、東籬好在,覓淵明友。
|
|
龍山會(四明重陽泛舟月湖)解釋: 《龍山會(四明重陽泛舟月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以夫。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佳節明朝九。
彩舫凌虛,共醉西風酒。
湖光藍滴透。
云浪碎、巧學波紋吹皺。
碧落杳無邊,但玉削、千峰寒瘦。
留連久,秋容似洗,月華如晝。
回頭南楚東徐,暝靄蒼煙,處處空刁斗。
山公今健否。
功名事、付與年時交舊。
白發苦欺人,尚堪插、黃花盈首。
歸去也、東籬好在,覓淵明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時的景象。詩人乘坐彩舫在月光湖上暢飲,享受著秋天的美景。湖光藍得透明,云浪碎散,波紋輕巧地吹拂著湖面。碧空無邊,高山蒼瘦。長時間的留連讓秋天的容顏如洗,月光明亮得如同白晝。回頭看向南楚東徐,夜色籠罩,處處空曠而寂靜。詩人問及遠方的山公(指友人)現狀如何,時光已逝,功名事業付與年華,白發的苦惱常常欺凌人,然而仍然值得插上頭頂的黃花。歸去之后,東籬依然美好,在那里尋找深明大義的朋友。
賞析:
《龍山會(四明重陽泛舟月湖)》運用了典型的宋詞寫景手法,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重陽節的美景和詩人的情感。詩中通過對湖光、云浪、月華等景物的描繪,展示了秋天的靜謐和美麗。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詞中的“碧落杳無邊,但玉削、千峰寒瘦”,形象地描繪了秋天山色的蒼涼和蕭條,與詩人內心的感嘆相互呼應。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友誼的珍視,以及對深明大義朋友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方式,展示了詩人對秋天景色和友情的獨特感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感受與讀者分享,喚起讀者對美好時光和珍貴友誼的思考和回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