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飛鵲(七夕和方時父韻) / 作者:趙以夫 |
微云拂斜月,萬籟聲沈。
涼露暗墜桐陰。
蛾眉乞得天孫巧,__樓上穿針。
佳期鵲相誤,到年時此夕,歡淺愁深。
人間兒女,說風流、直到如今。
河漢幾曾風浪,因景物牽情,自是人心。
長記秋庭往事,鈿花翦翠,釵股分金。
道人無著,正蕭然、竹枕_衾。
夢回時,天淡星稀,閑弄一曲瑤琴。
|
|
夜飛鵲(七夕和方時父韻)解釋: 《夜飛鵲(七夕和方時父韻)》是宋代趙以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微云拂斜月,萬籟聲沉。
涼露暗墜桐陰。
蛾眉乞得天孫巧,__樓上穿針。
譯文:
輕云掠過斜月,萬籟聲漸靜。
涼露暗暗降落在桐樹蔭下。
如蛾眉之巧妙,祈求得到仙子的指點,__樓上穿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情景。微云掠過斜月,意味著天空中的云朵輕盈而流動,月亮傾斜而明亮。萬籟聲沉,暗示著一種寧靜的氛圍,夜晚的萬物都進入了靜謐的狀態。涼露暗暗墜落在桐樹的蔭下,表現出夜晚的涼爽和濕潤。
接下來的兩句“蛾眉乞得天孫巧,__樓上穿針”是一個殘缺的句子,缺失的文字無法確定。但整體來看,這句話描繪了一個女子(天孫)用她眉眼之間的巧妙技藝在樓上穿針,展示了她的靈巧和技巧。
下一段描述了佳期鵲相誤,指的是牽牛和織女因為銀河分隔而無法相會的情景,暗示了愛情的困難和隔閡。到了七夕這個時刻,歡樂淺薄而憂愁深沉,人們談論著花叢柳岸的風流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接著,詩人用“河漢幾曾風浪,因景物牽情,自是人心”表達了河漢兩岸雖然歷經了多少風浪,但因為美麗的景物而牽動了人們的情感,這是人性的體現。詩人長久記得秋庭往事,鈿花剪翠,釵股分金,這些都是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
最后一段“道人無著,正蕭然、竹枕_衾。夢回時,天淡星稀,閑弄一曲瑤琴”描述了一個隱士的情景。隱士無所追求,心境寧靜,躺在竹枕上,沒有被物質所困擾。當他在夢中回到現實時,天空漸漸變淡,星星稀疏,他輕閑地彈奏著一曲瑤琴。
整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和情感,展示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糾葛,以及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隱士的形象也傳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