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燭影搖紅 / 作者:趙以夫 |
乍冷還暄,小春時候今朝轉。
三分歷日二分休,鏡里清霜滿。
云幕低垂不展。
矮窗明、紅麟初暖。
老來活計,濁酒三杯,黃庭一卷。
萬里關河,朔風吹到邊聲遠。
倚樓脈脈數歸鴻,誰會愁深淺。
最苦山寒日短。
但梅花、相看歲晚。
何人金屋,巧囀歌鶯,慢調箏雁。
|
|
燭影搖紅解釋: 《燭影搖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趙以夫。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燭光搖曳,忽冷忽暖,小春天此刻轉來了。三分時間用于工作,兩分時間用于休息,鏡子里映照出清晨的霜。云幕低垂無法展開,窗戶矮小而明亮,紅色的麒麟初次溫暖。年老之時,從容地處理瑣事,飲下三杯濁酒,閱讀一卷黃庭(指黃庭經)。萬里邊關、大江河流,北方的寒風吹來,邊境的聲音遙遠。倚在樓上,注視著遠飛的雁群,數著它們的個數,誰能理解憂愁的深淺。最辛苦的是山寒日短。但是梅花開放,相互凝視著,歲末時節。有誰居住在金屋中,巧妙地模仿著歌唱的鶯鳥,輕柔地彈奏著箏琴。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變幻和生活的瑣事,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人生百態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富有意境和情感的描寫手法,通過描述溫暖和寒冷、明亮和昏暗等對比,表達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作者以梅花為象征,寄托了對歲月的理解和對美好的追求。整首詩以詩人的心境為主線,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自然的贊美。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宋代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審美追求。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生百態的描摹,詩詞傳遞出一種淡泊而豁達的情懷,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瑣事的從容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詞充滿了意境和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