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薦饑 / 作者:戴復古 |
餓走拋家舍,從橫死路岐。
有天有雨粟,無地可埋尸。
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
官司行賑卹,不過是文移。
|
|
庚子薦饑解釋: 詩詞:《庚子薦饑》
作者:戴復古(宋代)
餓走拋家舍,從橫死路岐。
有天有雨粟,無地可埋尸。
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
官司行賑卹,不過是文移。
中文譯文:
在饑荒中,我們饑餓地離開家園,走上了絕路。
天上有米,天上有雨,但無地可埋葬尸體。
命運對我們如此殘酷,我們忍受不住這樣的景象。
政府的賑災行動只不過是紙上談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宋代饑荒時期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詩中的“餓走拋家舍,從橫死路岐”表達了人們因為饑餓而被迫離開家園,走上了絕路,甚至有人在路上死去。這種饑荒帶來的生存危機使人們感到無奈和絕望。
詩中提到“有天有雨粟,無地可埋尸”,揭示了饑荒時期即使有些糧食,也無法解決饑民的生存問題。尸體無法得到妥善安葬,顯示出社會秩序的崩潰和人們的困境。
詩的最后兩句“劫數慘如此,吾曹忍見之。官司行賑卹,不過是文移。”批判了政府的賑災行動。詩人認為政府的救濟措施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解決人民的困境,只不過是文字上的移動,實際上并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整首詩通過真實生動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饑荒時期社會現實的痛苦和對政府救濟不力的批評。它呈現了人們在饑餓面前的無奈和絕望,傳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政府漠視的不滿情緒。該詩以簡潔的語言,直接而有力地表達了當時人們的艱難處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批判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