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吳明輔秘丞 / 作者:戴復古 |
七十七翁猶眼明,三臺星畔見奎星。
文章有氣吞馀子,議論無差本六經。
愧我不能攀逸駕,得君自足振頹齡。
玉溪常與荊溪接,分得馀波到石屏。
|
|
寄吳明輔秘丞解釋: 詩詞:《寄吳明輔秘丞》
七十七翁猶眼明,
三臺星畔見奎星。
文章有氣吞馀子,
議論無差本六經。
愧我不能攀逸駕,
得君自足振頹齡。
玉溪常與荊溪接,
分得馀波到石屏。
中文譯文:
七十七歲的老人仍然眼睛明亮,
在三臺山旁邊看見了奎星。
他的文章氣勢磅礴,超越了普通人,
他的議論無誤,基于六經的原本。
我感到慚愧,無法與他并駕齊驅,
你自己已經足夠振奮頹廢的年齡。
玉溪和荊溪常常交匯在一起,
余波甚至傳到了石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戴復古寫給吳明輔的寄語之作。詩中描繪了吳明輔的卓越才華和高尚品格。
首先,詩人稱贊了吳明輔年過七旬仍然眼睛明亮,這一描寫暗示了他的聰明才智和不凡的洞察力。
接著,詩人提到吳明輔在三臺山旁邊看見了奎星,這是一種象征,暗示吳明輔在文學上有著非凡的造詣和眼光。
詩人贊美吳明輔的文章氣勢磅礴,超越了常人,他的議論也無誤,基于經典六經的原本。這表明吳明輔的文學才華不僅在表達上有力,而且有著深厚的學識基礎。
然而,詩人在最后幾句中表達了自己的慚愧之情。他說自己不能與吳明輔并駕齊驅,但吳明輔已經足夠振奮頹廢的年齡。這表明詩人對吳明輔的敬佩和自己的自謙之情。
最后一句提到玉溪和荊溪常常交匯在一起,余波甚至傳到了石屏。這是一種景物描寫,也可理解為吳明輔的名聲和影響力不僅僅局限于一地,而是廣泛傳播開來。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贊美和敬佩之情寫出了吳明輔的才華和品德,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自謙和對吳明輔的景仰之情。通過對吳明輔的描寫和自己的反思,詩人展現了對文學追求和學識修養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