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楊孟容 / 作者:蘇軾 |
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
江山不違人,遍滿千家窗。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
我留侍玉坐,弱步欹豐扛。
后生多高才,名與黃童雙。
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龐。
殷勤與問訊,愛惜霜眉厖。
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
|
送楊孟容解釋:
《送楊孟容》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
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
江山不違人,遍滿千家窗。
但苦窗中人,寸心不自降。
子歸治小國,洪鐘噎微撞。
我留侍玉坐,弱步欹豐扛。
后生多高才,名與黃童雙。
不肯入州府,故人余老龐。
殷勤與問訊,愛惜霜眉厖。
何以待我歸,寒醅發春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送別楊孟容的作品。詩中描繪了蘇軾與楊孟容相互離別的場景和情感。
詩的開頭寫到蘇軾的家在峨眉山的陰面,與楊孟容同屬一個國家。他們相隔六十里,共同飲酒于玻璃江畔。江山美景無法阻隔人們的相聚,窗戶中透出千家萬戶的歡聲笑語,但是蘇軾卻痛苦地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孤寂。
接下來,詩人寫到楊孟容將要回到他治理的小國去,而蘇軾則選擇留下來繼續侍奉皇室。他們各自的道路不同,但是蘇軾用"洪鐘噎微撞"的比喻,表達了內心的迷茫和不舍。蘇軾感嘆自己身體的衰弱,但仍然堅持留下來,承受著各種壓力和艱辛。
在詩的結尾,蘇軾稱贊了楊孟容和其他年輕一代的才華,將他們的名字與黃童(指黃庭堅)相提并論。然而,蘇軾不愿意進入州府的官場,他仍然想與老朋友余石中共同度過晚年。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楊孟容的期待和留戀之情。他期望楊孟容能夠珍惜他們之間的友誼,等待蘇軾歸來時再次相聚,一起分享美酒和歡樂。
整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內心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通過對個人選擇和人生道路的思考,詩人展示了對友情和人情的深思。詩中的意象描寫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