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 / 作者:蘇軾 |
馮顛久已欹殘雪,戎眼何曾眩落暉。
朔野按行猶雀躍,東臺瞑坐覺烏飛。
(道家有烏飛入兔宮之說。
)漫夸年少容吾在,(樂天詩云:猶有夸張少年處,笑呼張丈喚殷兄。
)若斗樽前舉世稀。
待向崧陽求水竹,一犁煙雨伴公歸。
|
|
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馮顛久已欹殘雪,
戎眼何曾眩落暉。
朔野按行猶雀躍,
東臺瞑坐覺烏飛。
(道家有烏飛入兔宮之說。)
漫夸年少容吾在,
若斗樽前舉世稀。
待向崧陽求水竹,
一犁煙雨伴公歸。
詩意:
這首詩以蘇軾宿在給事省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中通過描繪雪中的殘破、迷眩的眼睛、朔野中活躍的雀鳥,以及蘇軾自己靜坐東臺觀察到的烏鴉飛翔,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
賞析:
1. 詩中的“馮顛久已欹殘雪”描繪了殘破的雪景,暗喻了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反映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2. “戎眼何曾眩落暉”中的“戎眼”指戰爭的眼睛,表達了作者對戰爭和破壞帶來的傷害和不安的思考。
3. “朔野按行猶雀躍”描述了在荒野中行走的雀鳥的活躍情景,與前兩句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
4. “東臺瞑坐覺烏飛”中的“東臺”指蘇軾所在的地方,而“烏飛”則暗示了作者在東臺靜坐時,思緒的飄忽不定,與前文的雀鳥的活躍形成對比。
5. “漫夸年少容吾在”表達了作者對自身青春時光的自嘲和夸張,同時也反映了對年輕時光的懷念和珍惜。
6. “若斗樽前舉世稀”表示在斗酒的場合中,作者的才華和氣質是世間罕見的,展現了作者的自信和自豪。
7. “待向崧陽求水竹,一犁煙雨伴公歸”描繪了作者期待著前往崧陽尋找水竹,以及在歸途中伴隨著煙雨的景象。這里的“公”可能指蘇軾自己,也可能指他的朋友,暗示了作者對歸途和友情的渴望和期待。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作者的情感抒發,表達了對時光流逝、戰爭傷害、青春年華、才華自豪以及對歸途和友情的思考和期待。整首詩既有對人生境遇的反思,也有對自然和人情的描摹,展示了蘇軾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