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趙鼎臣游黃甫真人清虛庵 / 作者:戴復古 |
昨聞曹兩府,河上遇游仙。
駐蹕錢塘后,結庵廬阜邊。
焚香觀御帖,洗盞酌神泉。
雁足傳書日,傷心已百年。
|
|
同趙鼎臣游黃甫真人清虛庵解釋: 這首詩詞是《同趙鼎臣游黃甫真人清虛庵》,作者是宋代的戴復古。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天聽說曹兩府,遇見了在黃甫山中修煉的仙人。他駐扎在錢塘后,建起了清凈的庵堂在山坡邊。我燃香觀賞皇家御制的書法,洗凈杯盞品味神泉。就像候鳥的足跡傳遞書信,我的傷心已經持續了百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趙鼎臣一同游覽黃甫山的情景。黃甫山是一個清幽的修煉之地,仙人在那里修行。詩人在山上與趙鼎臣結伴而行,感受著山中的寧靜與神秘。他們一同品味著皇家御制的書法作品,洗杯盞飲用清泉,感受到文化與自然的融合。然而,詩人內心卻深受傷感困擾,這種傷心已經持續了百年。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一個景色宜人而富有禪意的山水場景,同時也融入了作者的情感體驗。詩中的黃甫山被描繪成一個修行者向往的地方,仙人在山中修煉,與塵世相隔。詩人與趙鼎臣一同游覽山中,欣賞皇家御制的書法作品,洗杯盞飲用神泉,這些都是在感受自然與文化之美的同時,修身養性的表現。然而,詩人內心的傷感卻從詩的最后兩句表露出來,傷心已經持續了百年。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或許是因為個人經歷、社會動蕩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心靈創傷。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致、修行文化以及詩人的內心體驗,展現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愛與思考。同時,通過揭示詩人的傷感,也使詩詞更具情感共鳴,引發讀者對生命、時間和存在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