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 / 作者:陳師道 |
初雪已覆地,晚風仍積威。
木鳴端自語,鳥起不成飛。
寒巷聞驚犬,鄰家有夜歸。
不無慚敗絮,未易泣牛衣。
|
|
雪解釋: 《雪》是宋代詩人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初雪已覆地,晚風仍積威。
初雪覆蓋了大地,晚風仍然強勁。
木鳴端自語,鳥起不成飛。
樹木發出響聲自語,鳥兒想要起飛卻未能成行。
寒巷聞驚犬,鄰家有夜歸。
寒冷的小巷里聽到驚嚇的狗叫聲,鄰居家有人夜歸。
不無慚敗絮,未易泣牛衣。
不禁感到慚愧如敗絮般,難以掩飾眼前淚水濕透的牛衣。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初雪和冬夜的景象為主線,通過對自然界的細膩觀察,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雪花覆蓋大地,寒冷的風仍然強勁,給人一種冬季的凜冽感。樹木發出聲音自語,鳥兒受到寒冷的影響無法飛翔,展示了冬日嚴寒對生物的影響。詩中還描繪了寒冷的小巷中驚嚇的狗叫聲以及鄰居夜歸的情景,烘托了冬夜的寂靜和凄涼。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在冬夜中,作者感到自己如同敗絮般無力和慚愧,同時淚水潤濕了牛衣,抒發了作者對逆境中的自我反省和情感宣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致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冬日的夜晚。作者以冷峻的語言表達了冬季的嚴寒和凄涼,寒冷的雪和風成為詩中的主要意象。同時,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自然景象與人的情感相融合,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詩中的寒巷、驚犬、夜歸等細節形象生動,增強了讀者對冬夜氛圍的感知和共鳴。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傷和思考的意味。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冬季的感悟和對人生處境的思考,給人以寒冷、凄涼和無奈的感受,同時也引發讀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