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 / 作者:陳師道 |
公詩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落世不敢學,謂是詩中君。
獨有黃太史,抱杓挹其尊。
韻出百家上,誦之心已醺。
黃鍾毀少合,大裘擯不文。
世事如病耳,蟻斗作牛聞。
苦懷太史惠,養豹煙雨昏。
後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
|
|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解釋: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是宋代陳師道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公詩端正道,亭亭如紫云。
落世不敢學,謂是詩中君。
獨有黃太史,抱杓挹其尊。
韻出百家上,誦之心已醺。
黃鍾毀少合,大裘擯不文。
世事如病耳,蟻斗作牛聞。
苦懷太史惠,養豹煙雨昏。
后世無高學,舉俗愛許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陳師道對蘇公(可能指蘇軾)在西湖欣賞月亮、聆聽琴聲的景象的贊美和思考為題材。詩人稱贊蘇公的詩歌風格高尚端正,如同紫云一般高潔。他自謙不敢學習蘇公的詩才,卻將蘇公視為詩壇的領袖。
詩中提到了黃太史,指的是黃庭堅,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以其獨特的才華而脫穎而出,被譽為太史(古代歷史學家的別稱)級別的文人。詩人把黃太史的詩歌比作美酒,自己心中已經醉了。
陳師道在詩中批評了一些其他的詩人。他說黃庭堅的詩少有合格之作,大裘(指其他無名之輩)則完全不具備文學才華。他認為世間的事物就像耳中的疾病,蟻斗之事只能讓牛聽到。這里的比喻意味著世俗瑣事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陳師道對黃庭堅的欽佩和思念之情。他懷念黃庭堅的才華和賢德,用養豹的比喻來形容他的才情高妙,而煙雨昏暗則象征了物是人非的時光變遷。
最后兩句表達了陳師道對后世文人的憂慮。他擔心后世沒有像黃庭堅那樣的高才學士,而普遍崇尚世俗的作品,代表著文字的貶值和淪陷。
整首詩以對蘇公和黃庭堅的贊美為主線,同時反映了詩人對當時文學狀況的憂慮和對文學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