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董判官寺居作 / 作者:陳師道 |
共作東州客,同棲古寺深。
論交非有舊,不見解相尋。
冷過清明節(jié),悲生故國心。
此身隨所寄,未足問升沉。
|
|
和董判官寺居作解釋: 《和董判官寺居作》是宋代陳師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作為東州客人與董判官共同居住在古老寺廟中的情景,表達了對友誼的思考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共作東州客,同棲古寺深。
論交非有舊,不見解相尋。
冷過清明節(jié),悲生故國心。
此身隨所寄,未足問升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通過描述作者與董判官在古寺中共同居住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故國的思考與思念。
詩的開頭,"共作東州客,同棲古寺深",揭示了作者與董判官同居在東州的寺廟中。"共作東州客"意味著作者與董判官都是來自遠方的客人,寓意著彼此的相伴和互助。"同棲古寺深"則展現(xiàn)了他們在安靜的寺廟中共同生活的情景,寺廟作為靜謐的場所,給予他們一種寧靜和避世的感覺。
接下來的兩句詩,"論交非有舊,不見解相尋",表達了作者對友誼的思考。作者認為真正的友誼不是因為舊有的關(guān)系而建立,而是需要相互理解和尋求共同點。這種理解和求同存異的精神在詩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追求。
隨后的兩句"冷過清明節(jié),悲生故國心",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冷過清明節(jié)"意指時光已過,已經(jīng)冷卻,清明節(jié)作為紀念祭祖的節(jié)日,暗示著過去的歲月已經(jīng)遠去。"悲生故國心"則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對離鄉(xiāng)背井的痛苦和無奈的感受。
最后兩句"此身隨所寄,未足問升沉",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命運和前途的思考。"此身隨所寄"意味著作者將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他人或環(huán)境中,表示對未來的歸屬感和不確定性。"未足問升沉"則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追問與期待。
總的來說,《和董判官寺居作》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自然的意象,通過描繪作者與董判官在古寺中的共同居住,抒發(fā)了對友誼與故國的思考和思念之情。詩中融入了對友誼真諦的探究、對故國離愁的抒發(fā)以及對自身命運的追問,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