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江晦叔二首 / 作者:蘇軾 |
人老家何在,龍眠雨未驚。
酒船回太白,稚子候淵明。
幸與登仙郭,同依坐嘯成。
小樓看月上,劇飲到參橫。
鐘鼓江南岸,歸來夢自驚。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傾盆落,詩仍翻水成。
二江爭送客,木杪看橋橫。
|
|
次韻江晦叔二首解釋:
《次韻江晦叔二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人老家何在,龍眠雨未驚。
酒船回太白,稚子候淵明。
幸與登仙郭,同依坐嘯成。
小樓看月上,劇飲到參橫。
鐘鼓江南岸,歸來夢自驚。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傾盆落,詩仍翻水成。
二江爭送客,木杪看橋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人生晚年時的感慨和心境。詩開篇寫道:“人老家何在,龍眠雨未驚”,表達了作者年老后已沒有家園可歸,像沉睡的龍一樣未被世俗所驚擾。接著,詩中出現了“酒船回太白,稚子候淵明”的句子,描繪了蘇軾與友人一起飲酒歡聚,等待天明的情景。這里的“太白”指的是太白山,而“淵明”則是指文學家陶淵明,表示蘇軾與文人雅士相聚共飲,交流文學心得。
接下來的幾句中,蘇軾說自己幸運地能與云游的仙人陶淵明一樣,在登仙的山上坐下來吟詠作詩,表達了對自己詩才的自豪和滿足。他登上小樓,仰望著上升的月亮,暢飲至酣,表現了他在詩酒間得到的快樂和自由。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提到了江南岸的鐘鼓聲,他歸來時心中的夢想被打破,感到驚訝和失望。他覺得世事變幻如云,唯有孤獨的月亮仍然明亮,表達了他對世俗的疏離感和對內心深處的堅守。盡管外界環境變化不居,他的詩仍然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涌現。
詩的結尾,蘇軾以“二江爭送客,木杪看橋橫”來寫自己的離別之情。他站在樹頂上看著江水,看著橋橫過江面,表達了他面對離別時的感傷和對未來的期待。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語言表達了他對自身境遇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宴會場景,他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感悟,展示了他對詩歌和自由的追求。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相結合的手法,詩情并茂,意境深遠,是蘇軾晚年詩歌創作中的一部代表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