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冥山 / 作者:陳師道 |
東山如覆盆,石塔仍數層。
昔人行樂處,時過名不稱。
秋風變草木,樵徑余薪蒸。
四顧一水間,不復知淄澠。
菰蒲萬世利,煙火千人罾。
平生登山腳,歲晚如不勝。
求田君勿問,撫髀吾何能。
飛鴻將目遠,秋水留心澄。
茲游豈不朽,作歌記吾曾。
|
|
登冥山解釋: 《登冥山》是陳師道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登上冥山的景色和感受,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同時抒發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詩詞中的"東山如覆盆,石塔仍數層"描繪了冥山的壯麗景色,山勢雄偉,石塔層疊迭起,給人一種震撼之感。"昔人行樂處,時過名不稱"表達了時光的流轉,曾經的輝煌已逝去,人們的歡笑和名聲都已不再重要。
"秋風變草木,樵徑余薪蒸"這兩句表現了秋天的變化,草木隨風凋零,樵夫的薪柴在山間冒著煙霧,象征著歲月的更迭和人們的勞動。
"四顧一水間,不復知淄澠"意味著登上冥山后,四周只見一片水域,已經不再看到淄澠之地的痕跡。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的視野變得開闊,超越了塵世的俗務。
"菰蒲萬世利,煙火千人罾"這兩句表達了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菰蒲是一種水生植物,象征著世俗的功名利祿,而煙火和罾則代表了繁華與束縛。這句詩將人們的欲望與自然景物相對照,呼應了作者對物質富裕和世俗紛擾的思考。
"平生登山腳,歲晚如不勝"表達了作者年事已高,登山的腳步已經不如從前,體現了時光流逝和人老珠黃的感慨。
"求田君勿問,撫髀吾何能"這兩句表明了作者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希望過上寧靜的田園生活,享受身心的安逸。
"飛鴻將目遠,秋水留心澄"這兩句意味著作者的視野超越了塵世的喧囂和紛擾,飛鴻展翅遠眺,秋水清澈見底,象征著心靈的寧靜和遠大抱負。
"茲游豈不朽,作歌記吾曾"表達了作者對此次登山經歷的珍視,通過創作詩歌來記錄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希望這次的游歷能夠留存下來,流傳下去。
整首詩詞通過對登山景色的描繪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作者通過山水景色和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對于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和人事易改的深深憂思。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傳達了對人生價值和美好境界的追求,具有深遠的詩意和思想內《登冥山》
東山如覆盆,石塔仍數層。
昔人行樂處,時過名不稱。
秋風變草木,樵徑余薪蒸。
四顧一水間,不復知淄澠。
菰蒲萬世利,煙火千人罾。
平生登山腳,歲晚如不勝。
求田君勿問,撫髀吾何能。
飛鴻將目遠,秋水留心澄。
茲游豈不朽,作歌記吾曾。
詩意與賞析:
陳師道的《登冥山》是一首抒發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的詩詞。詩中通過描繪登上冥山的景色和感受,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超越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詩的開篇,以"東山如覆盆,石塔仍數層"來形容冥山的壯麗景色,山勢雄偉,石塔層疊迭起,給人以震撼之感。接下來的"昔人行樂處,時過名不稱"表達了時光的流轉,曾經的榮耀已逝去,人們的歡笑和名聲已不再重要。
詩中的"秋風變草木,樵徑余薪蒸"描繪了秋天的變化,草木隨風凋零,樵夫在山間劈柴冒著炊煙,象征著歲月更迭和人們的勞動。"四顧一水間,不復知淄澠"意味著登上冥山后,周圍只有一片水域,再也看不到淄澠之地的痕跡。這可以理解為作者的視野變得開闊,超越了塵世的紛擾。
詩的后半部分,"菰蒲萬世利,煙火千人罾"表達了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菰蒲象征世俗的名利,而煙火和罾則代表繁華與束縛。這句詩將人們的欲望與自然景物相對照,呼應了作者對物質富裕和世俗紛擾的思考。
"平生登山腳,歲晚如不勝"表達了作者年事已高,登山的腳步已不如從前,體現了時光流逝和人老珠黃的感慨。"求田君勿問,撫髀吾何能"表明了作者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希望過上寧靜的田園生活,享受身心的安逸。
"飛鴻將目遠,秋水留心澄"意味著作者的視野超越了塵世的喧囂和紛擾,飛鴻展翅遠眺,秋水清澈見底,象征著心靈的寧靜和遠大抱負。
詩的結尾,"茲游豈不朽,作歌記吾曾"表達了作者對此次登山經歷的珍視,通過創作詩歌來記錄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希望這次的游歷能夠留存下來,流傳下去。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