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傲軒 / 作者:蘇軾 |
先生英妙年,一掃千兔禿。
仕進固有余,不肯踐場屋。
通阛何所傲,傲名非傲俗。
定知軒冕中,享榮不償辱。
豈無自安計,得失猶轉轂。
先生獨揚揚,憂患莫能瀆。
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
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
東坡無邊春,方寸盡藏蓄。
醉哦旁若無,獨侑一樽aa41。
床頭車馬道,殘月掛疏木。
朝客紛擾時,先生睡方熟。
|
|
寄傲軒解釋:
《寄傲軒》是蘇軾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官場上面對得失和困擾時的豪情和自傲之態度。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寄給傲軒先生
先生英明卓越的年華,一掃千兔的禿頂。
在官場上取得成功,固然有余,但不愿踐踏庸俗之地。
問通達之處有何自負,自負的是名聲而非世俗。
他深知在尊榮享受之中,無法彌補受辱之苦。
難道沒有自己的安身之計,得失如同轉動的車輪。
傲軒先生獨自高昂自豪,憂愁煩惱無法侵犯。
得到勝利就像虎虎生威,失去則像烏龜躲藏。
茅檐下寄寓之所,低頭仰望也自得其樂。
東坡先生的無邊春意,方寸之間蘊藏著豐富。
他陶醉其中仿佛無人,獨自享受一杯酒。
床頭的馬車軌道,殘月掛在稀疏的樹上。
朝來客人紛紛擾擾時,傲軒先生卻能安然入睡。
詩意和賞析:
《寄傲軒》詩詞展現了蘇軾的豪情和自傲之態度,同時也透露出他在官場中的困惑和矛盾之情。詩中的“先生”指的是蘇軾自己,他形容自己年輕英俊,才華出眾,能夠輕易擺脫一切困境。他在官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不愿意屈從于庸俗之地,堅持保持自己的獨立和高傲。他自信地認為自己的名聲是值得驕傲的,而不是為了迎合社會的眼光而傲慢。然而,他也深知在權勢和榮耀的背后,可能會面臨不可避免的辱沒和困擾。
詩中描繪了蘇軾在得失之間的糾結,他認為人生的得失就像車輪一樣不斷轉動,無法預料。盡管他面臨著許多困擾和憂慮,但他仍然能夠保持豪情和自信,無法被憂愁所侵擾。他通過比喻,將自己在得失中的態度形容為“虎挾乙”和“龜藏六”,前者象征著得勝而自豪的姿態,后者則象征著失敗時的退縮和隱忍。
最后幾句描述了蘇軾的生活狀態,茅檐下的住所給他提供了舒適和滿足感,即使是仰望天空也能感到自足。他將自己內心深處的豐富情感比作東坡無邊的春意,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寧靜與滿足。在紛繁喧囂的世界中,他能夠獨自陶醉于自我欣賞之中,享受片刻的寧靜和自在。最后兩句描繪了他床頭上的景象,馬車軌道和掛在樹上的殘月,暗示了他在官場中的疲憊和對世俗的疏離感。盡管周圍的人們紛紛忙碌和喧囂,但他能夠在這種環境中沉睡,表達了他對外界紛擾的冷漠和超脫。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身狀態和心境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在官場中的自傲和豪情,以及對得失和困擾的思考。他表達了對名聲和榮耀的追求,但也意識到這種追求可能帶來的辱沒和困擾。他通過自省和內心的安寧來尋求平衡,展示了他作為一個文人的獨特態度和情感世界。整首詩詞既表達了蘇軾個人的情感體驗,也折射出宋代士人在官場中所面臨的困擾和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