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清口 / 作者:陳師道 |
家世山東飽耕稼,晚托一舟順流下。
漁溝寒餅不下箸,推柂轉頭更五夜。
平明放溜出清口,霜落潮回霧連野。
平淮一夢三十里,有日無風神所借。
似憐憂患滿人間,百孔千瘡容一罅。
文章末技將自效,語不驚人神可嚇。
子女玉帛君所余,寄聲白鳥煩多謝。
|
|
出清口解釋: 《出清口》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山東農民的生活場景,表達了對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
譯文:
家世山東飽耕稼,
晚托一舟順流下。
漁溝寒餅不下箸,
推柂轉頭更五夜。
平明放溜出清口,
霜落潮回霧連野。
平淮一夢三十里,
有日無風神所借。
似憐憂患滿人間,
百孔千瘡容一罅。
文章末技將自效,
語不驚人神可嚇。
子女玉帛君所余,
寄聲白鳥煩多謝。
詩意和賞析:
《出清口》描繪了一個山東農民的生活景象,展現了他在艱辛的生活環境中所面臨的困境和無奈。詩中的主人公晚上將農作物裝上船只,順流而下,期待能夠換取更好的生活。然而,他的晚飯只有寒餅,因為漁溝沒有魚可捕。他辛勤勞作,付出了很多,但收獲卻微乎其微。
清晨,他放下船篙,離開出清口,眺望著遠處的霧氣彌漫的田野,感嘆著霜落潮回的景象。這里的平淮指的是平原和淮河,一夢三十里則是指他追求更好生活的夢想。然而,他的期望往往只是一場空想,因為他所依賴的自然力量并不總是支持他。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他認為人們的生活充滿著憂患,就像千瘡百孔一樣,只是有時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點微小的裂縫。作者認為,他的文字和技巧已經無法再得到認可和贊賞,因為他的言辭已經不能震撼人心。他將自己的心聲寄托在一只白鳥上,感激那只鳥傳達了他的聲音,但又感到煩惱,覺得自己多余地給鳥帶來了麻煩。
這首詩揭示了作者對農民階層的關注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他通過描繪一個普通農民的生活場景,抒發了對生活的無奈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感慨和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索。整首詩以樸素而真實的語言,表達出作者對社會底層人民的同情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