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 / 作者:汪莘 |
槐葉風清鶯哺子,麥苗露濕雉尋媒。
道人不出方壺境,坐見天時去又來。
|
|
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汪莘創作的《春夏之交風雨彌間耳目所觸即事十絕》。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夏之交,風雨交加,這種變幻莫測的氣象深深地吸引著我的耳目。槐樹的葉子在清風中搖曳,小鶯喂養著它的雛鳥;麥苗上滴著露水,雉鳥在尋找伴侶。在這個寧靜的時刻,我坐在房中,不離方壺的境界。靜觀天象的變化,它來了又去,仿佛在告訴我時光的流逝。
這首詩通過描繪春夏交替時的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自然的細膩觀察。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展現了春夏之交的風雨變幻和自然界的生機勃發。詩人以一種寂靜的姿態坐在方壺旁,靜靜地觀察著天時的變化,感嘆著光陰的流逝。這種靜謐的場景與外界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對于時光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比的手法,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夏之交的氣息和自然界的變化。詩人以自然景觀為載體,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思索和對生命瞬息萬變的感慨。讀者在賞識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生的深思,進而引發自己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