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壺自詠 / 作者:汪莘 |
三萬六千刻,四千三百時。
不思人事汩,只怪歲華馳。
拚命嘗因道,忘家亦為詩。
幽懷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
|
方壺自詠解釋: 《方壺自詠》是宋代詩人汪莘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萬六千刻,四千三百時。
不思人事汩,只怪歲華馳。
拚命嘗因道,忘家亦為詩。
幽懷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方壺自詠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思考和對詩歌創作的執著。詩中的數字“三萬六千刻,四千三百時”暗指時間的流逝,強調了歲月的匆忙。詩人感慨歲月的飛逝,使他無暇思考塵世間的人事紛擾。他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追求道義的探索中,甚至忘卻了家庭的牽絆,而將詩歌創作作為自己的心靈寄托。他在幽靜的心境中,借著自己的情感寄托,消解內心的苦悶,自我安慰和撫慰。
賞析:
《方壺自詠》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汪莘內心的情感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詩中的數字和詩句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使整首詩呈現出一種節奏感。通過數字的排列和描述歲月流逝的詞句,詩人展現了對時間流逝的憂慮和對生活短暫性的感慨。他表達了對塵世繁華、俗世瑣事的厭倦,將自己的精力和心思傾注于追求道義和寫作詩歌的過程中。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追求高尚的精神,以及對世俗生活的超脫。他將自己的情感聚焦在方壺自詠的意象上,借此找到了安慰和自我解脫。這種對詩歌創作的執著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展現了詩人的獨特情感和對詩詞藝術的熱愛。
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描繪,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體驗,以及對生活和藝術追求的思考。它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高尚境界的追求,展示了詩人對自我解脫和內心寄托的追逐。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沉的哲理和詩意,是宋代文人對生命和藝術的思考的精彩寫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