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五首 / 作者:汪莘 |
詩人長以月為心,對月題詩隨淺深。
缺此作鉤圓作鑒,白將如玉紫如金。
練丹道士綿綿守,見性禪師了了吟。
今夜誰家殺風景,聒天鼓吹到橫參。
|
|
中秋月五首解釋: 《中秋月五首》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月亮的深情,以及他在月下創作詩歌的心情和體驗。
詩詞的中文譯文:
長久以來,我將月亮視為內心的寄托,隨著心境的淺深而題寫出許多與月亮相關的詩作。缺少了它,我的筆墨就失去了靈感和指引,無論是明亮如玉的月色還是深沉如金的月光。修練丹道的道士們默默守護著月亮的光芒,而悟道的禪師們則在月下領悟了生命的真諦。然而,今夜是誰家的喧囂打破了寧靜的景象,嘈雜的音樂聲傳遍天際,破壞了我靜心思考的氛圍。
詩意和賞析:
《中秋月五首》通過描繪詩人對月亮的情感和月下創作的體驗,表達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詩人將月亮視為自己心靈的寄托和啟示,認為月亮的存在能夠激發他的創作靈感。他以比喻的手法,將月亮的明亮和深沉分別比作玉和金,突顯了月亮獨特的光芒和價值。
詩中提到了修練丹道的道士和悟道的禪師,暗示了詩人對修行和心靈覺醒的向往。道士們默默守護著月亮的光芒,象征著他們對宇宙秩序和自然之道的敬畏和保護;而禪師們在月下領悟了生命的真諦,顯示了他們通過冥想與自然相融合,尋找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然而,詩人在最后提到了今夜有人破壞了寧靜的景象,聒噪的音樂聲不斷,打破了他靜心思考的氛圍。這暗示了現實世界的喧囂和干擾,使詩人無法沉浸在月下的寧靜中,或許也折射出詩人對于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對內心寧靜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月亮為主題,通過描繪月下的創作場景和探索內心世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心靈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沖突和隔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