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至松江 / 作者:汪莘 |
深林茅屋隱漁樵,時有扁舟過石橋。
誰把客星入圖畫,曉風殘月伴吹簫。
|
|
回至松江解釋: 《回至松江》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描繪了一個隱居在深山中的漁樵人的景象。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深林茅屋隱漁樵,
時有扁舟過石橋。
誰把客星入圖畫,
曉風殘月伴吹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漁樵人的隱居生活。他住在深林茅屋之中,時常有小船從石橋旁經過。詩人提到了客星,暗示著漁樵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仿佛是被遺忘的存在。清晨的微風和殘月伴隨著他吹奏簫音,給他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寧靜和美好。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詞語勾勒出一個隱居在深山的漁樵人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茅屋、漁樵、扁舟、石橋等形象都具有濃郁的田園意境,給人一種質樸、寧靜的感覺。詩中提到的客星,以及曉風和殘月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詩人與世隔絕的意境,表達了對寧靜、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行井然有序,語言簡練,形象生動,自然而不造作。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傳達了一種返璞歸真、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這首詩給人以舒適、恬靜的感受,讓人沉浸在那份與世隔絕的寧靜之中,同時也喚起了對自然、對簡樸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