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 作者:蘇軾 |
窮猿既投林,疲馬初解鞅。
心空飽新得,境熟夢余想。
江鷗漸馴集,蜑叟已還往。
南池綠錢生,北嶺紫筍長。
提壺豈解飲,好語時見廣。
春江有佳句,我醉墮渺莽。
|
|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解釋:
詩詞:《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窮猿既投林,
疲馬初解鞅。
心空飽新得,
境熟夢余想。
江鷗漸馴集,
蜑叟已還往。
南池綠錢生,
北嶺紫筍長。
提壺豈解飲,
好語時見廣。
春江有佳句,
我醉墮渺莽。
中文譯文:
窮猿既投林,
疲馬初解鞅。
心空飽新得,
境熟夢余想。
江鷗漸馴集,
蜑叟已還往。
南池綠錢生,
北嶺紫筍長。
提壺豈解飲,
好語時見廣。
春江有佳句,
我醉墮渺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的《和陶歸園田居六首》之一,描繪了詩人身處歸園田居的愉悅心境和對自然景致的贊美。
首先,詩中提到的"窮猿既投林,疲馬初解鞅"表達(dá)了自然界中的猿猴找到了棲息之地,疲憊的馬解下了馬鞍,象征著自然的和諧與平靜,也預(yù)示著詩人自身的放松和解脫。
接著,詩人說"心空飽新得,境熟夢余想",意味著詩人的內(nèi)心得到滿足和新的啟迪,周圍的環(huán)境也變得熟悉,如同在夢中思索。
隨后,詩中描繪了江鷗漸漸馴順地聚集在一起,蜑叟(一種水鳥)已經(jīng)飛回了遠(yuǎn)方。這些描寫表明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規(guī)律和變化,也暗示了詩人對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詩中還出現(xiàn)了南池綠錢生,北嶺紫筍長的描寫,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生機(jī)勃勃和繁榮景象,給人以蓬勃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希望。
最后,詩人提到"提壺豈解飲,好語時見廣",表達(dá)了詩人無法抑制內(nèi)心的喜悅和豪情,希望能夠與朋友共享美酒,暢談人生,享受友誼和交流的樂趣。
整首詩以"春江有佳句,我醉墮渺莽"作為結(jié)尾,表達(dá)了詩人在這美麗的春江之上,被自然的壯觀和美麗所吸引,感到無限的陶醉和迷茫。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充滿生機(jī)和變化的自然景象為背景,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與豪情,以及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些描繪和意象使詩歌充滿了詩人的個人感受和情感,給人以自由、豪放和追求自然之美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