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 / 作者:蘇軾 |
老人八十余,不識城市娛。
造物偶遺漏,同儕盡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陳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余。
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
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
|
|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解釋:
《和陶歸園田居六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過著清靜自在的生活。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人八十余,不識城市娛。
造物偶遺漏,同儕盡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
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陳家紫,甘冷恐不如。
君來坐樹下,飽食攜其余。
歸舍遺兒子,懷抱不可虛。
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年老的人過著安寧自在的生活,不受城市繁華的誘惑。他生活在鄉(xiāng)野,與平凡的同伴一起度過晚年。他從未遠離家鄉(xiāng)渡過江,在北方有一處幽靜的居所。他花園里插滿了茂密的荔枝樹,樹木郁郁蔥蔥。他并不追求名利,也不羨慕那些富有的人。當(dāng)有客人來訪時,他會熱情地招待,讓客人吃飽,還能帶上剩余的食物。他留下了房屋和財產(chǎn)給他的兒子,懷抱空虛是不可取的。他只希望有人與他分享酒,而不問他是否富有。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xiàn)了作者對安寧和自在生活的追求。老人過著樸素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識城市的繁華,享受自然與鄉(xiāng)野的寧靜。他的生活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同儕相伴度過晚年,彰顯了一種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他的荔枝樹象征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的收獲,雖然不如陳家的紫花那樣珍貴,但卻是他心中的寶貝。他樂于與他人分享,慷慨對待客人,不計較物質(zhì)的得失。他留下的家產(chǎn)給兒子,寄托了他對血脈傳承的期望,強調(diào)了家庭的重要性。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情深厚的理解,展現(xiàn)了一種寧靜、淡泊的生活態(tài)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