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溪道中呈何公顯 / 作者:李彌遜 |
筍輿訪古出秋原,山網重重護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峽中天。
要令陶冶夸盤谷,何必丹青貌輞川。
寄語能詩何不部,筆端應許見云煙。
|
|
曹溪道中呈何公顯解釋: 詩詞:《曹溪道中呈何公顯》
朝代:宋代
作者:李彌遜
譯文:
筍輿訪古出秋原,
山網重重護石田。
水接桃花源上路,
人行巫女峽中天。
要令陶冶夸盤谷,
何必丹青貌輞川。
寄語能詩何不部,
筆端應許見云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chuàng)作的作品,《曹溪道中呈何公顯》。詩人以曹溪道為背景,向何公顯致敬,并表達了自己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期望。
詩的開頭描述了詩人乘輿車游歷曹溪道,尋訪古跡,感受秋原的景色。"筍輿訪古出秋原"描繪了詩人在秋原之中駕著筍輿尋訪古跡的情景,展現了對歷史文化的向往。
接著,詩人運用"山網重重護石田"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山脈如網般重重地保護著石田,暗示了艱難困苦的勞動和耕作,也暗示了人們對土地的珍視和呵護。
接下來的兩句"水接桃花源上路,人行巫女峽中天"描繪了水流與桃花源相連,人們行走在巫女峽的天空之下。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美好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人與自然的融合感。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要令陶冶夸盤谷,何必丹青貌輞川"。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陶瓷藝術和自然景色的偏愛。"陶冶夸盤谷"意味著欣賞陶瓷的美感,"丹青貌輞川"則指的是畫筆所描繪的景色。詩人認為,要陶冶情操并夸贊大自然的美麗,無需依賴于陶瓷和繪畫,而是應該通過詩歌來表達。
最后兩句"寄語能詩何不部,筆端應許見云煙"是詩人對自己的寄語。他寄望于有才華的詩人們能夠廣泛創(chuàng)作詩歌,用筆端描繪出如云煙般的美景,表達內心的感受。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婉轉的語言表達了對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愛和向往。通過描繪和隱喻,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以及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渴望。這首詩既富有意境,又流露出深厚的人文情感,是一首充滿詩意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