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池二首 / 作者:白居易 |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壞。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敗。
默然有所感,可以從茲誡。
本不種松筠,早凋何足怪。
鑿池貯秋水,中有蘋與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離權與貴。
一旦恩勢移,相隨共憔悴。
|
|
秋池二首解釋:
《秋池二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池秋始半,卉物多摧壞。
欲暮槿先萎,未霜荷已敗。
默然有所感,可以從茲誡。
本不種松筠,早凋何足怪。
鑿池貯秋水,中有蘋與芰。
天旱水暗消,塌然委空地。
有似泛泛者,附離權與貴。
一旦恩勢移,相隨共憔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通過前池的景觀來表達詩人對權勢和貴族生活的思考。在秋季的前半段,池塘邊的植物已經開始凋零,即使沒有霜凍,荷花也已經凋謝。詩人默默地感嘆,并將這種現象視為一種警示。他提到自己本來就沒有種植松樹和竹子,它們早早凋謝并不足為奇。詩人形容自己鑿池來貯存秋水,在水中有蘋和芰(指水生植物)生長。然而,當天旱時,水暗淡下去,池塘干涸,只留下空地。詩人通過這個景象暗示那些依附權勢和貴族的人,一旦恩寵轉移,他們將會一同失去榮耀,共同陷入困頓。
賞析:
《秋池二首》通過描繪秋天池塘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權勢和貴族生活的思考和警示。詩人以自然景物的凋謝為切入點,通過寓言的手法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權力的脆弱。詩中的前池景觀象征著權勢和富貴的象征,而其中的草木凋零、池水枯竭則暗示了權勢易逝和世事無常。詩人以此警示那些依附于權勢和貴族的人,告誡他們不要過于依賴權勢和享樂,因為一旦權勢消退,他們將會同樣陷入困境。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觀念。它揭示了權勢的虛幻和世事的無常,讓人們反思生活中的追逐和依賴,提醒人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