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碩夫池亭賞蓮 / 作者:李彌遜 |
胡床塵尾揮長柄,風和入坐花容靚。
乍開還合晚照中,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間此景樂最深,世路好惡君酌斟。
下車何必笑馮婦,投杼未免疑曾參。
江山信美來者稀,淵明獨與田父違。
誰云寧食艾三斗,不如杯行莫停手。
|
|
次韻碩夫池亭賞蓮解釋: 《次韻碩夫池亭賞蓮》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胡床塵尾揮長柄,
風和入坐花容靚。
乍開還合晚照中,
修竹佳人倚春暝。
此間此景樂最深,
世路好惡君酌斟。
下車何必笑馮婦,
投杼未免疑曾參。
江山信美來者稀,
淵明獨與田父違。
誰云寧食艾三斗,
不如杯行莫停手。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在碩夫池亭賞蓮的景象。詩人看到一朵盛開的蓮花,美麗而嬌艷,微風吹拂下花容更加迷人。蓮花綻放時散發出的光彩在晚照中更加璀璨,一位美麗的佳人依偎在修竹旁,靜靜地倚在春天黃昏的時光里。這個景象令詩人感到歡愉和滿足,他開始思考人生的喜好和厭惡,如何斟酌選擇。詩人提到了一個笑話,似乎在勸導自己不要嘲笑那個叫馮婦的女子,也許她并沒有真正參與其中。詩人接著表達了對江山的美麗的認同,但也指出了與世俗的田父有所不同。最后,詩人提出了一個觀點,寧愿享受酒杯中的歡愉,而不愿停下來食用一個叫艾的谷物。
賞析:
《次韻碩夫池亭賞蓮》通過描繪一幅池亭賞蓮的景象,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感悟和思考,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人生態度和人情世故的思考。
首先,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表現了蓮花的美麗和動人之處。蓮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之一,被賦予了純潔、高雅的意象,與修竹、春暝等元素相結合,形成了一幅優美的景象。詩人以此傳達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享受。
其次,詩人通過對世俗和人生態度的思考,凸顯了自己的獨立性和對人生選擇的深思。他認為人們在面對世間的喜好和厭惡時應該慎重斟酌,不可輕率嘲笑他人。這種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人情世故的獨立思考和審視。
最后,詩人以一種略帶調侃的語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江山之美雖然珍貴,但卻難以得到,與一般人的追求有所區別。他提出了一種“酒行”的觀點,主張在人生中享受當下的歡愉和放松,而不過多追求功名利祿。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自由自在的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對人生態度的思辨以及對世俗的冷眼觀察。詩中的景象和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優雅的氛圍,同時也引發人們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這種深入的思索和對自由、歡愉的追求,使得這首詩在宋代的文學中獨具一格,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