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興教寺 / 作者:李彌遜 |
云開岫幌隱禪扉,高屋憑虛面翠微。
午枕有香清蝶夢,晚林無路送鴻飛。
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昨非。
山意有情留倦客,樹頭誰道不如歸。
|
|
題興教寺解釋: 《題興教寺》是宋代文人李彌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興教寺中的景象和內心感受。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開岫幌隱禪扉,
高屋憑虛面翠微。
午枕有香清蝶夢,
晚林無路送鴻飛。
一丘一壑真吾事,
三沐三薰悟昨非。
山意有情留倦客,
樹頭誰道不如歸。
譯文:
云彩散開,山谷間的竹簾掩映著禪房的門扉,
高屋之上,倚靠著虛幻的山巒,面對著蔥翠微茫。
午時打盹,夢中有幽香,清新如蝶翩舞,
晚間林中,無路可尋,只送別飛翔的鴻鳥。
每一山丘、每一山谷,都是真實的經歷,是我自己的事情,
三次沐浴、三次熏香,覺悟昨日的種種已經不再重要。
山中的意境充滿情感,留下了疲倦的旅客,
樹梢上有誰會說不如歸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寺廟中的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禪宗思想的體悟和對歸家的向往。
首先,詩中描繪了云彩散開、岫幌隱現,以及高屋憑虛面對蔥翠微茫的景象,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營造出寧靜、幽深的禪修氛圍。這些景色的描繪與禪宗修行的追求相呼應,詩人似乎置身于禪室中,體驗著禪悟的境界。
其次,詩人在詩中描述了自己午時打盹時的夢境,夢中有幽香,清新如蝶翩舞。這種夢幻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禪修的體驗,暗示禪宗修行者在沉思中能夠達到超越現實的境界,感受到內心的寧靜與美好。
隨后,詩人又描述了晚間林中的景色,晚林無路,只送別飛翔的鴻鳥。這里的林中無路,可以理解為禪修者修行的道路并不拘泥于外在的世俗之路,而是更注重內心的凈化和超脫。送別飛翔的鴻鳥,則象征著詩人對自由和歸宿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禪修修行的理解和感悟。詩中提到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昨非,表明詩人通過自己的實踐和領悟,認識到外在的景物和過去的經歷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內心的體悟和境界的提升。
整首詩詞以禪修的景象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內心感受的抒發,傳達了詩人對禪宗修行的追求和對歸宿的向往。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禪修者在寺廟中的靜謐體驗和對內心境界的領悟,具有深遠的哲理和禪宗思想的熏陶。
這首詩詞通過獨特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將禪修者的境界和內心感受融入其中,展現了李彌遜細膩的藝術表達和對禪宗思想的深刻理解。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寧靜、超脫和對內心境界的追求,同時也能夠領略到李彌遜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和獨特的表達方式。這首詩詞給人以思索和啟迪,引發人們對禪宗文化和內心世界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