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巖起樂齋 / 作者:李彌遜 |
漫浪行地一舟虛,神手逢場樂有馀。
客里縱令懷舊國,公家何必愛吾廬。
飽知世事同分鹿,肯為時名更羨魚,吏退晴窗春睡足,牙簽狼籍滿床書。
|
|
王巖起樂齋解釋: 《王巖起樂齋》是李彌遜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王巖起的樂齋中的景象,表達了他對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對自然與內心的追求。
譯文:
漫浪行地一舟虛,
神手逢場樂有馀。
客里縱令懷舊國,
公家何必愛吾廬。
飽知世事同分鹿,
肯為時名更羨魚,
吏退晴窗春睡足,
牙簽狼籍滿床書。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豪放自由的筆調描繪了李彌遜在王巖起的樂齋中的情景。詩人將自己比作漫游江湖的一葉孤舟,雖然空虛無物卻在樂趣中得到滿足。他置身于客卿之地,卻不以此為念,反而懷念自己過去的祖國。他不理會官方的贊賞,問公家何必愛他的草廬。詩人深知世事如同兩只角斗鹿,爭斗不休,而他寧愿成為自由自在的魚兒,不受時代名利的束縛。當官吏退隱之后,他在明亮的窗前盡情享受春天的寧靜,滿床書籍和散亂的牙簽表明他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這首詩詞表達了李彌遜追求自由和內心寧靜的態度。他以孤舟、自由的魚兒以及床上的書籍和牙簽來象征自己的生活方式。詩人對功名利祿的看法淡漠,更加注重自己內心的追求和舒適的生活。他選擇遠離喧囂的塵世,享受大自然和自由思想帶來的快樂。
整首詩語言豪放自由,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隱喻,表達了詩人的獨立思考和對內心自由的渴望。通過對自然、內心和社會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物質追求的冷漠態度,強調了追求內心自由和寧靜的重要性。
這首詩詞展示了李彌遜獨特的審美觀和生活態度,具有深遠的思考價值,同時也是宋代文人士人追求自由與內心寧靜的典型寫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