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八月十五夜集長樂堂月大明常歲所無眾客皆歡·戲用伯恭韻作) / 作者:李彌遜 |
白發閩江上,幾度過中秋。
陰晴相半,曾見玉塔臥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輪初上,天闕恍神游。
下視人間世,萬戶水明樓。
賢公子,追樂事,占鰲頭。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涼州。
沈醉盡扶紅袖,不管風搖仙掌,零露濕輕裘。
但恐尊中盡,身外復何憂。
|
|
水調歌頭(八月十五夜集長樂堂月大明常歲所無眾客皆歡·戲用伯恭韻作)解釋: 《水調歌頭(八月十五夜集長樂堂月大明常歲所無眾客皆歡·戲用伯恭韻作)》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一個人在閩江上度過幾個中秋節的情景,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繁華世界的追求。
白發閩江上,幾度過中秋。
在閩江上,歲月已經過去了幾個中秋節。
陰晴相半,曾見玉塔臥寒流。
天氣時晴時陰,曾經看到玉塔沉睡在寒冷的江水上。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輪初上,天闕恍神游。
不像今年三五年,明亮的冰輪剛剛升起,天空仿佛失去了神明。
下視人間世,萬戶水明樓。
俯視人間世界,無數的樓宇倒映在水中。
賢公子,追樂事,占鰲頭。
賢者的兒子,追求快樂事物,占據鰲頭(指占據首位)。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涼州。
喝醉了酒,與月亮為伴,腰鼓聲在打擊著涼州的各種面孔。
沈醉盡扶紅袖,不管風搖仙掌,零露濕輕裘。
醉倒后,只顧著扶起紅袖子,不管風搖動著仙人的手掌,露水弄濕了輕薄的衣袍。
但恐尊中盡,身外復何憂。
但擔心飲酒盡興,身外又有什么可憂慮的呢?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人通過描繪中秋節的景象,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對現實世界的追求。詩中的意境優美,語言簡練,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詩詞以中秋節為主題,通過描繪中秋節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追求和對快樂事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