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 / 作者:李彌遜 |
向日南枝不奈晴。
無風絳雪自飄零。
畫樓更作斷腸聲。
小側金荷迎落蕊,高燒銀燭照殘英。
生愁斜月酒初醒。
|
|
浣溪沙解釋: 詩詞:《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李彌遜
向日南枝不奈晴,
無風絳雪自飄零。
畫樓更作斷腸聲,
小側金荷迎落蕊,
高燒銀燭照殘英。
生愁斜月酒初醒。
中文譯文:
陽光照耀在南方的枝條上,卻無法驅散晴朗的天空。
沒有風,紅色的雪花自行飄零。
畫樓中傳來了令人心碎的聲音,
小側面的金色荷花迎接著掉落的花瓣,
高燒的銀燭照亮了凋謝的花蕊。
愁緒隨著斜掛的月亮,酒初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浣溪沙》描繪了一個寂靜、凄涼的景象,以及內心的愁苦和醒悟。
詩人描述了陽光照在南方的枝條上,卻無法驅散晴朗的天空。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心中的愁緒無法被外界的美好景色所消散,透露出一種內心的困擾和不安。
接著,詩人描述了無風飄零的絳紅色雪花。這里的絳雪可以被理解為紛紛揚揚的花瓣或者柔軟的思緒,它們在沒有風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地飄零,增添了一種凄涼和無助的氛圍。
然后,詩人提到了畫樓中傳來的斷腸聲,這是指畫樓中的人在唱歌或者彈奏樂器,發出令人心碎的聲音。這種聲音進一步強調了整個場景的凄涼和悲傷,讓人感受到一種深深的哀愁。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小側面的金色荷花迎接著掉落的花瓣,高燒的銀燭照亮了凋謝的花蕊。這里的金荷和銀燭可以被理解為對美的追求和珍愛。盡管花瓣凋謝,但它們仍然被細心地呵護著,這種對美的珍視和執著與整個詩詞的凄涼情調形成鮮明的對比。
最后,詩人提到了生愁斜月和初醒的酒。生愁斜月可以被理解為斜掛的月亮映襯著生活中的憂愁和痛苦。而初醒的酒則暗示著詩人醒悟,從醉迷中清醒過來,開始面對內心的痛苦和困惑。
整首詩詞以凄涼、憂愁的意境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美好的向往。同時,詩詞中采用了許多意象和象征,使得詩詞更具有意境和深度,給人以強烈的感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