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再用前韻) / 作者:李彌遜 |
不上長安道,霜鬢幾驚秋。
故人何在,時序欺我去如流。
賞對洛濱仙伯,共說薌林佳致,魂夢與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東樓。
云巖底,秋香下,楚江頭。
十年笑傲、真是騎鶴上揚州。
卻憶金門聯轡,曉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計緩離憂。
|
|
水調歌頭(再用前韻)解釋: 水調歌頭(再用前韻)
不上長安道,霜鬢幾驚秋。
故人何在,時序欺我去如流。
賞對洛濱仙伯,共說薌林佳致,魂夢與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東樓。
云巖底,秋香下,楚江頭。
十年笑傲、真是騎鶴上揚州。
卻憶金門聯轡,曉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計緩離憂。
中文譯文:
不上長安道,白發幾經秋。
故人何在,時光欺騙我如流。
賞賜洛濱的仙伯,一同談論薌林的美景,靈魂夢中追游。
再唱中秋的句子,登上東樓賞月。
云巖底,秋香下,楚江頭。
十年來笑傲,真的騎鶴上揚州。
回憶起金門聯馬,早晨殿上催促一同到達,高拱翠云裘。
明亮的月亮今天千里之遙,如何能減緩離別之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彌遜創作的水調歌頭,采用了前韻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霜鬢、白發和秋香等意象,表現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更迭。詩人思念故人,感嘆時光的無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人生的追求。詩中還描繪了賞月和回憶過往的情景,通過對月亮和金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遠離故鄉和離別之苦的思考和感嘆。
整首詩以秋天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感受力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對秋天和月亮等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詩既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對故人的思念和對離別之苦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