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淘沙 / 作者:韓元吉 |
席地賞殘紅。
少駐孤蓬。
一春不奈雨和風。
雨自無情風有恨,花片西東。
云淡遠峰濃。
綠遍高桐。
神仙知在此山中。
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
|
|
浪淘沙解釋: 《浪淘沙·席地賞殘紅》是宋代詩人韓元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坐在地上欣賞著凋謝的紅花。少年停留在孤獨的蓬草中。
一個春天無法抵擋雨和風。雨無情,風充滿怨恨,花瓣飄散東西。
云淡遠山濃。青綠遍布高高的桐樹。
神仙們知道他們在這座山中。無數事物在萬古間消散,我的目光穿越晴朗的天空。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凋謝紅花、孤獨蓬草和高山遠云的贊美。詩人以縱橫交錯的意象描繪了春天的變幻和無常,雨和風的無情,以及花瓣的隨風飄散。他通過這些自然景觀,表達了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思考。
賞析:
詩中的"席地賞殘紅"表現了詩人與自然融合的心境,他坐在地上欣賞著凋謝的紅花,體驗著自然的變化和流逝。"少駐孤蓬"則暗示了詩人孤獨的境遇,同時也可理解為在無常的世界中,人們都像孤獨的蓬草一樣,暫時停留在某個時刻或階段。
詩中的雨和風被賦予了情感色彩,雨被形容為無情,風則充滿怨恨,這表現了詩人對外界環境的感受和人生的艱辛。花片飄散東西,象征著人生的離散和無常。
接著,詩人描述了云淡遠山濃的景象,表現了高山和云霧的壯麗景色。綠遍高桐則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繁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突出了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自然景觀所包含的深遠意義。
最后兩句"神仙知在此山中,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表達了詩人對山中神仙的想象和對人事滄桑的感慨。他認為在這座山中,有神仙存在,而這個世界上所發生的事情,經過萬古的洗滌和消散,最終都會消失在晴朗的天空中。這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世事變幻的思考,以及對時間和歷史的虛無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花、雨、風、山和云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歲月流轉的思考,以及對自然界所蘊含的深遠意義的感悟。同時,詩人通過自然景觀的表現,表達了對人生的抱負和對世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