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湯丞相帥會稽 / 作者:韓元吉 |
淮岸春來罷夕烽,君王奏凱大明宮。
守關豈但勤蕭相,分陜猶宜屈召公。
彩綬不妨龍袞貴,綿衣真與故鄉同。
政成更上平戎略,歸作麒麟第一功。
|
|
送湯丞相帥會稽解釋: 《送湯丞相帥會稽》是宋代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淮岸春來罷夕烽,
君王奏凱大明宮。
守關豈但勤蕭相,
分陜猶宜屈召公。
彩綬不妨龍袞貴,
綿衣真與故鄉同。
政成更上平戎略,
歸作麒麟第一功。
詩詞中的"湯丞相"指的是當時的政治家、將領湯琯,"會稽"是他的節度使職位所在地。該詩以送別湯琯出使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
詩的第一句"淮岸春來罷夕烽"描繪了戰爭結束后的寧靜景象。夕烽是指夜間的戰爭烽火,暗示戰爭已經結束,春天的氣息充斥著淮河岸邊。
第二句"君王奏凱大明宮"中的"君王"指的是宋徽宗,他向大明宮奏凱是指湯琯取得了重大的軍事勝利,功績彪炳。
接下來的兩句"守關豈但勤蕭相,分陜猶宜屈召公"表達了對湯琯勤勉履職的贊賞。"守關"指的是湯琯鎮守邊關的職責,"勤蕭相"表示他的勤奮和盡職,"分陜"指湯琯曾分掌陜西的軍政大權,"屈召公"則是指他能夠屈尊降職,不計較個人地位。
下半首詩中,"彩綬不妨龍袞貴"表達了對湯琯的期望,希望他能夠得到應有的榮譽和地位。"彩綬"是官員的服飾,"龍袞"則是指貴重的龍袍,這里表示湯琯完全值得得到君王的重用和賞識。
"綿衣真與故鄉同"表達了湯琯心系故鄉的情感。綿衣代表普通百姓的服飾,這里表示湯琯與百姓心靈相通,不忘初心。
最后兩句"政成更上平戎略,歸作麒麟第一功"強調了湯琯在平定戰亂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貢獻。"政成"指湯琯在政務方面的成就,"平戎略"指他在平定戰亂方面的策略和成果,"麒麟第一功"則是對他的最高贊譽,將他比作傳說中的神獸麒麟,以表達對他的崇敬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送別湯琯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春天寧靜的淮河岸邊和君王向他奏凱的場景,表達了對湯琯勤勉盡職、功績卓著的贊美和祝福,同時寄托了對他未來更大成就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典故,通過對湯琯的品德和成就的贊美,展示了作者對他的崇敬之情。整首詩意蘊含深厚,贊美了湯琯的才干和忠誠,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家和社會的美好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