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金元鼎至樂堂 / 作者:韓元吉 |
百歲休論七十稀,羨君林壤得熙怡。
賦歸已久同元亭,至樂真能慕啟期。
一壑過人聊自足,萬鐘于我亦何思。
故應不羨紆朱貴,帶索行歌世未知。
|
|
題金元鼎至樂堂解釋: 《題金元鼎至樂堂》是宋代文人韓元吉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歲休論七十稀,
羨君林壤得熙怡。
賦歸已久同元亭,
至樂真能慕啟期。
一壑過人聊自足,
萬鐘于我亦何思。
故應不羨紆朱貴,
帶索行歌世未知。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友人金元鼎的羨慕之情。詩人認為即使人能活到百歲,也難得有人能達到七十歲這樣的高齡。他羨慕金元鼎擁有宜人的居住環境,即使長時間離開歸鄉,依然能夠享受到宜人的氛圍。他認為金元鼎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是真摯的,能夠欣賞和懂得高尚的音樂。詩人自稱自己在山谷中獨居已經足夠滿足,而對于萬鐘之音,他卻無從思考。因此,他并不羨慕那些紛紛擾擾的富貴人家,而是帶著自己的琴索,隨心而行,在世人未曾知曉的地方唱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筆觸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金元鼎的羨慕之情,展現了對高尚藝術追求和自由自在生活態度的贊賞。詩詞中運用了一些富有意象的描寫,如"百歲休論七十稀",表達了對長壽的珍視和稀有性。"羨君林壤得熙怡"則用來形容金元鼎的居住環境宜人,給人一種舒適宜人的感覺。"賦歸已久同元亭"表明金元鼎對音樂的熱愛和長久的追求,"至樂真能慕啟期"則強調了他對高尚音樂的贊賞。詩的后半部分則表達了詩人自己的生活態度,他不羨慕富貴人家,相反,他選擇帶著自己的琴索,在世人未知的地方自由自在地歌唱。整首詩詞通過對友人和自身的對比,展現了對高尚藝術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并表達了對寧靜內斂生活方式的贊美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