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鞭亭 / 作者:韓元吉 |
黃須鮮卑勇無策,自馳駿馬來窺賊。
賊奴但怪日繞營,起看飛塵已無跡。
寶鞭不惜棄道傍,坐令老嫗知興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鋒逆焰徒鴟張。
孤城遺跡森在目,平湖無波春草綠。
卻對青山憶謝公,公老猶嫌人姓木。
邊兵已重朝士輕,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江左夷吾浪得名。
|
|
玩鞭亭解釋: 《玩鞭亭》是宋代詩人韓元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須鮮卑勇無策,
自馳駿馬來窺賊。
賊奴但怪日繞營,
起看飛塵已無跡。
寶鞭不惜棄道傍,
坐令老嫗知興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
奸鋒逆焰徒鴟張。
孤城遺跡森在目,
平湖無波春草綠。
卻對青山憶謝公,
公老猶嫌人姓木。
邊兵已重朝士輕,
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
江左夷吾浪得名。
詩意:
《玩鞭亭》描繪了一個動蕩的時代景象。詩中通過描述戰亂、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情景,表達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社稷安危的關切。詩人以深沉的情感和銳利的觀察力,表達了對國家深陷困境的痛心和對正直、忠誠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犀利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個混亂時代的畫卷。詩人以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黃須鮮卑(指外族)的勇士們無策地馳騁于戰場,窺視敵人。然而,敵人卻始終避開他們的追擊,看不到飛揚的塵土,已無蹤跡。這種無所作為、被動應對的局面,凸顯了當時政權的軟弱和無能。
詩中出現的寶鞭暗示了權力和地位,但詩人認為它們被拋棄在道路旁,老婦人卻能洞察國家的興衰。這反映了詩人對無能領導和忽視國家命運的不滿,以及對老百姓智慧和洞察力的贊賞。
詩中提到的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鋒逆焰徒鴟張,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信仰和對邪惡勢力的批判。他認為國家的命運受制于天意,而那些奸邪之徒只是短暫的狂妄。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孤城的廢墟和平湖的寧靜景象,與前文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景象象征著戰亂帶來的破壞和人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描繪了詩人對謝公(指謝安)的懷念,謝公是晉朝時期的名臣,以清廉、正直著稱。詩人以自嘲的口吻說,謝公年老后還嫌人姓木,暗諷當時的政治環境腐敗墮落。
整首詩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揭示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時局的憂慮和對道德、忠誠的呼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