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夕再用韻 / 作者:韓元吉 |
瑤山直上玉梯橫,不用銀花散火城。
著柳共看飛絮動,打窗渾作亂蚊聲。
路尋鸞鶴天疑近,石壅鯨鯢觀易京。
便擬乘風跨滄海,更須新月趁潮生。
|
|
元夕再用韻解釋: 《元夕再用韻》是宋代詩人韓元吉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元宵節的夜晚景象,展現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暢想。
瑤山直上玉梯橫,
不用銀花散火城。
著柳共看飛絮動,
打窗渾作亂蚊聲。
路尋鸞鶴天疑近,
石壅鯨鯢觀易京。
便擬乘風跨滄海,
更須新月趁潮生。
譯文:
登上瑤山,直達玉梯之巔,
無需煙花來點亮火城。
靠著柳樹共同觀賞飛舞的柳絮,
敲打窗戶,掀起嘈雜的蚊蠅聲。
走在路上,尋覓仙鶴,天空近在眼前,
石頭堵住了觀賞鯨鯢的去路,遙望易京。
打算乘風飛躍越過滄海,
還需要新月陪伴潮水的漲落。
詩意與賞析:
《元夕再用韻》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以描繪元宵節夜晚的景色為主線,通過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展示了各種元素的交織和交錯。
首節描繪了瑤山直達玉梯之巔,美好的景色不需要煙花點亮,自然的美麗使整個城市充滿了歡樂和生機。
第二節通過描述柳絮飛舞和窗戶上的蚊聲,表達了人們熱烈期待元宵節的氛圍,也展示了自然界在元宵節夜晚的喧囂和活力。
第三節描繪了作者在追尋仙鶴的路上,天空近在眼前,卻因為石頭的堵塞無法觀賞到鯨鯢,遙望易京。這一節意味深長,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追求理想和美好的堅持,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困難和障礙的存在。
最后一節,作者計劃乘風跨越滄海,需要新月的陪伴,借此表達了對未來的向往和希望,希望能夠超越困難,實現自己的理想。
整首詩以元宵節夜晚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表達了對美好時光和未來的向往。詩中采用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整個詩篇充滿了浪漫和想象力,給人以愉悅和憧憬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