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遇樂(為張安國賦) / 作者:韓元吉 |
池館春歸,簾櫳晝靜,清漏移箭。
山下孤城,水邊翠竹,鶗鴂聲千轉(zhuǎn)。
記得年時,綺窗人去,尚有唾茸遺線。
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舊家排遍。
青云賦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陰滿院。
飛絮隨風(fēng),馬頭月在,翡翠帷空卷。
平湖煙遠,斜橋雨暗,欲寄短書雙燕。
算猶憶、蘭房畫燭,醉時共翦。
|
|
永遇樂(為張安國賦)解釋: 詩詞:《永遇樂(為張安國賦)》
朝代:宋代
作者:韓元吉
池館春歸,簾櫳晝靜,清漏移箭。
山下孤城,水邊翠竹,鶗鴂聲千轉(zhuǎn)。
記得年時,綺窗人去,尚有唾茸遺線。
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舊家排遍。
青云賦客,多情多病,西掖桐陰滿院。
飛絮隨風(fēng),馬頭月在,翡翠帷空卷。
平湖煙遠,斜橋雨暗,欲寄短書雙燕。
算猶憶、蘭房畫燭,醉時共翦。
中文譯文:
池塘和庭院中的春天歸來了,簾櫳下白天靜謐,清澈的水鐘聲移動如箭。山下是一座孤城,水邊長滿了翠竹,黃鸝的鳴叫聲轉(zhuǎn)千回。我記得多年前的時光,紅樓窗外的人已離去,但仍有他留下的一縷唾茸。照亮珠簾的宴會上,歌舞扇子輕搖,寂寞的舊家被排列得滿滿的。青云中的文人賦客,多情多病,西掖里的桐樹蔭滿了院子。飛絮隨風(fēng)飄揚,月亮像馬頭懸掛在空中,翡翠帷幕空卷起。平靜的湖面上飄著遠煙,斜橋下雨霧蒙蒙,我想寄信給雙燕。回想起那些算命的、憶起蘭房畫燭的時刻,醉時一起共同剪下了。
詩意和賞析:
《永遇樂(為張安國賦)》是宋代詩人韓元吉的作品,以描繪寂寞凄涼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失去愛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通過描寫春天回歸的池塘和庭院,以及孤城和翠竹等景物,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凄涼的氛圍。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描述了紅樓窗外的人已經(jīng)離去,但仍有留下的唾茸,這象征著過去美好時光的殘留和回憶。
詩中還描繪了宴會上的燭光、歌舞扇子的場景,以及青云中的賦客和西掖里的桐樹,這些都是在寂寞的舊家中的虛幻景象,凸顯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和多情。
詩末的飛絮、馬頭月、翡翠帷幕等意象,以及平湖煙遠、斜橋雨暗的景色描寫,將詩人的思緒引向遙遠和夢幻的境界,寄寓著對過去時光和愛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凄涼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失去時光和愛情的思念之情。通過對寂寞的舊家和虛幻景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內(nèi)心的孤獨和多情。詩中的景物描寫細(xì)膩而凄美,意象深遠,給人一種靜謐而悲涼的感覺。整首詩以其深情的詞句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現(xiàn)了韓元吉獨特的詩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