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翦梅(葉夢錫席上) / 作者:韓元吉 |
竹里疏枝總是梅。
月白霜清,猶未全開。
相逢聊與著詩催。
要趁金波,滿泛金杯。
多病慚非作賦才。
醉到花前,探得春回。
明年公已在鸞臺。
看取春風,丹詔重來。
|
|
一翦梅(葉夢錫席上)解釋: 《一翦梅(葉夢錫席上)》是宋代文人韓元吉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竹里疏枝總是梅。
月白霜清,猶未全開。
相逢聊與著詩催。
要趁金波,滿泛金杯。
多病慚非作賦才。
醉到花前,探得春回。
明年公已在鸞臺。
看取春風,丹詔重來。
中文譯文:
竹林中的稀疏枝條總是梅花。
月色明亮,霜露清冷,梅花還沒有完全開放。
我們相遇時,一起寫詩促成。
應(yīng)該趁著金色的波浪,滿滿地倒?jié)M金杯。
由于多病,慚愧不能作出才華橫溢的賦詩。
醉倒在花前,感受到春天的回歸。
明年你已經(jīng)在顯貴的地方。
期待著春風的到來,紅紙的詔書再次傳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梅花的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春天的期待。梅花是冬季中的瑞雪,也是春天的使者,它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綻放,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詩中的梅花被描繪為竹林中的疏枝,雖然還未完全開放,但月色明亮、霜露清冷,給人一種清寂冷傲的美感。詩人與他人相遇時,通過寫詩來催促春天的到來,同時也為這美好的時刻傾倒了金杯,以慶祝與歡樂。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不足的自責和惋惜之情。他承認自己身體多病,不能像他人那樣寫出優(yōu)美的賦詩,對此感到慚愧。然而,在醉倒在花前的時刻,他仍能感受到春天的回歸,這種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使他感到欣慰。
最后兩句詩提到了明年公已在鸞臺,看取春風,丹詔重來。詩人期待著明年的到來,期待著春風再次吹拂,期待著紅紙上的詔書再次傳來,這可能暗示著詩人對自己前途的期望和對更美好未來的渴望。
這首詩詞以梅花為意象,通過描繪梅花的清寂之美,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流露出自責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