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盱眙行 / 作者:劉過 |
車徐行,馬后馳,天寒游子來盱眙。
功名邂逅未可知。
生身畢竟要何為。
既不起草黃金閨,又不侍宴白玉墀。
何不夜投將軍飛,勸上征伐鞭四夷。
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
安能生死困毛錐,八韻作賦五字詩。
金牌郎君黃頭兒,有眼不忍重見之。
志大才疏浩無期,逢人舉似人笑嬉。
謂之癡人未必癡,喚作奇士何能奇。
|
|
盱眙行解釋: 《盱眙行》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追求與對自身境遇的疑惑和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車慢慢行駛,馬奔馳在后方,寒天中游子來到盱眙。功名的機緣不可預知。生在世上到底該如何行事?既不能追逐黃金的草裙,也不與白玉的殿堂相伴。何不夜晚向將軍投身,勸說他征伐四夷。廣闊的海洋和高大的山嶺都可以填平或移動,男兒應該有如此志氣。怎能為生死而困頓于微末之事,以八韻作一首五字詩。金牌郎君,你那黃頭發的小子,我有眼卻不忍再次見到你。志向偉大而才能平庸的人,沒有確定的前途。當遇到人們,他們舉起手來就像嘲笑和戲弄他。稱他為癡人未必是真的癡呆,而是叫他為奇士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奇才。
詩意和賞析:
《盱眙行》是一首表達對功名利祿追求和對個人處境的思考的詩詞。詩人通過對自身在世間的境遇的反思,表達了對功名的期望與追求,但又對功名的機緣不可預知感到迷惑。他認為生命短暫,應該有所作為,而不是追逐虛浮的財富和權勢。詩中提到了夜晚投身將軍,勸說他征伐四夷,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和社會的關切,以及對男兒應有的志向與勇氣的呼喚。他認為海洋和山嶺都可以克服,男兒的志氣應該如此偉大。詩人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愿為生死所困,以簡潔的五字詩表達了他的志愿。然而,詩人對現實中的人們和社會的評判卻是苦澀的,他認為志向偉大而才能平庸的人往往遭到嘲笑和誤解。他呼喚將這些人稱之為奇士,而不是癡人。
《盱眙行》通過對功名追求和對境遇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詩人倡導男兒應有的志向和勇氣,對于功名的追求持有一定的懷疑態度。他提出了一種超越功名利祿的人生態度,以及對志向偉大而才能平庸者的關注和呼喚。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深刻的內心獨白,通過對生死、功名和人性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