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 作者:蘇軾 |
門外山光馬亦驚,階前屐齒我先行。
風花誤入長春苑,云月長臨不夜城。
未許牛羊傷至潔,且看鴉鵲弄新晴。
更須攜被留僧榻,待聽催檐瀉竹聲。
|
|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解釋: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門外山光馬亦驚,
階前屐齒我先行。
風花誤入長春苑,
云月長臨不夜城。
未許牛羊傷至潔,
且看鴉鵲弄新晴。
更須攜被留僧榻,
待聽催檐瀉竹聲。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蘇軾在雪后到達乾明寺并在那里過夜的情景。詩人在山門外看到山光,馬兒也因此受到驚嚇。他穿過階前的雪地,踏著屐齒先行。在詩人走進寺院的時候,風中的花瓣誤入了長春苑,云月也長久地降臨在這座不夜城中。詩人希望牛羊不要破壞雪的潔凈,他欣賞鴉鵲在新晴天中嬉戲。詩人還準備帶上被子留在僧人的床上,等待聽到催動檐下水滴和竹葉搖曳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雪后的景色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內(nèi)心的寧靜。詩人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山光、馬兒驚嚇、風花、云月和不夜城等元素,展示了冬日雪景的美麗和寺院的寧靜。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觀察細致入微,同時也流露出對和諧生態(tài)的向往,希望動物不要破壞雪的潔凈。
詩中的鴉鵲弄新晴一句,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盡管天空曾被陰云籠罩,但鳥兒在新晴天中嬉戲,給人以希望和喜悅的感覺。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的尊敬和對僧舍環(huán)境的喜愛,他愿意帶上被子留在僧人的床上,聆聽自然的聲音,體會寧靜與安寧。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對和諧、寧靜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