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李侍郎 / 作者:劉過 |
未照玉堂金炬蓮,地官董正職尤專。
常經要足邦中賦,勝算猶煩馬上鞭。
黃閣少須持紫橐,黑頭早已繼青氈。
方今講論肥民策,不數橫流地上錢。
|
|
寄李侍郎解釋: 《寄李侍郎》是宋代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未照玉堂金炬蓮,
地官董正職尤專。
常經要足邦中賦,
勝算猶煩馬上鞭。
黃閣少須持紫橐,
黑頭早已繼青氈。
方今講論肥民策,
不數橫流地上錢。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過寄給李侍郎的一封信。詩中描繪了時代的局勢和社會的現實情況,表達了劉過對朝政和社會問題的關切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劉過對當時政治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思考。詩詞開篇以玉堂、金炬、蓮等貴重的象征物品來暗示高官的權勢和財富,接著提到地官董正職專橫專權,暗示了官員的腐敗和不公。作者進一步指出,國家的賦稅負擔常常超過了人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人們生活困苦,甚至需要不斷勞作來籌集更多的錢財。黃閣、紫橐、黑頭、青氈等詞語則用以描繪官員的奢靡和享樂,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最后兩句表達了劉過對當時政策的不滿。他批評當時的政府官員過于關注財政收入,而忽視了民生問題。"講論肥民策"意味著官員們熱衷于制定利于財政的政策,而忽略了民眾的疾苦。"不數橫流地上錢"則是對這種現象的諷刺和批評,指出政府官員對于民眾的痛苦和困境漠不關心。
整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揭示和對政府官員的批評,表達了劉過對當時社會問題的擔憂和希望能夠改變現狀的愿望。詩詞以簡潔有力的語言傳遞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展示了劉過作為文人的關注與責任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