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舊寫真圖 / 作者:白居易 |
我昔三十六,寫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臥江城。
豈比十年老,曾與眾苦并。
一照舊圖畫,無復(fù)昔儀形。
形影默相顧,如弟對老兄。
況使他人見,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為我少停。
形骸屬日月,老去何足驚。
所恨凌煙閣,不得畫功名。
|
|
題舊寫真圖解釋:
《題舊寫真圖》是唐代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從三十六歲到四十六歲的變化和衰老之感。
詩中,作者回顧自己三十六歲時寫下自己容貌的畫像,稱其為舊圖。而到了四十六歲的時候,作者已經(jīng)顯現(xiàn)衰老和憔悴的跡象,與十年前形象相比已有明顯變化。他感慨地說,年老不僅與時間有關(guān),還與經(jīng)歷眾多的艱辛和苦難有關(guān)。
在舊畫和自己的面對面時,作者感到自己形影相吊,像是年輕的弟弟和老去的兄長相對。而如果他讓別人看到自己的老態(tài),又怎能不覺得平生所作皆為虛假呢?作者以羲和鞭日走的典故表達(dá)了時間飛逝的感嘆,自己的身體隨著日月變老,這是不足為奇的。
然而,作者最大的遺憾是無法因畫功名而得到名利。凌煙閣是唐玄宗為了懸掛名臣畫像而設(shè)立的畫廊,作者暗示自己沒有機(jī)會登上這座閣樓,成為一幅名畫。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向往和嘆息。
整首詩以自我嘆息和對衰老的描寫為主題,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身衰老的感慨和對未能成名的遺憾。同時,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名利和對時間不可遏制的認(rèn)識。通過對時間和形象的對比,表達(dá)了對歲月流轉(zhuǎn)的思考和人生的無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