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嘆 / 作者:劉過 |
群公更屋居,官貴輒鼎臺。
艷妝照珠翠,寒谷噓春回。
書生窮蹇甚,一笑百禍胎。
何時業債盡,面目還本來。
|
|
自嘆解釋: 《自嘆》是宋代詩人劉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群公更屋居,
官貴輒鼎臺。
艷妝照珠翠,
寒谷噓春回。
書生窮蹇甚,
一笑百禍胎。
何時業債盡,
面目還本來。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和自我抒發的情感。詩中描繪了群公(指朝廷官員)頻繁更換官職、居住地,官位高貴者居于鼎臺之上;而女性則穿著華麗的妝容,照亮了寒谷,喚醒了沉睡的春天。然而,書生卻陷入了極度的貧困和困頓之中,輕笑一下就會引發百般禍患。詩人自問何時才能償還自己的債務,恢復原本的面貌。
賞析:
《自嘆》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象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對群公和女性所處的境遇進行了描繪,群公更迭官職、居所的頻繁變動,以及女性的妝容等,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繁華和變動。而與之形成強烈對照的是書生的窮困和困頓,他的一笑竟會引發百般禍患,暗示了社會對知識分子的不公與壓迫。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自身處境的痛苦感嘆。
最后兩句“何時業債盡,面目還本來”,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境況的思索和期盼。業債指的是作者承受的種種困境和壓力,詩人希望能夠還清這些債務,恢復自己最本真的面貌。這種渴望回歸本真的情感,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反思和對個人命運的追求。
總體而言,《自嘆》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描繪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對宋代社會的不滿和對自身處境的痛苦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個人命運的追求和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