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迨作淮口遇見詩戲用其韻 / 作者:蘇軾 |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
有兒真驥子,一噴群馬倒。
養(yǎng)氣勿吟哦,聲名忌太早。
風濤借筆力,勢逐孤云掃。
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
君看押強韻,已勝郊與島。
|
|
迨作淮口遇見詩戲用其韻解釋:
詩詞:《迨作淮口遇見詩戲用其韻》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
有兒真驥子,一噴群馬倒。
養(yǎng)氣勿吟哦,聲名忌太早。
風濤借筆力,勢逐孤云掃。
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
君看押強韻,已勝郊與島。
中文譯文:
當我在淮口寫下這首詩,感到自己的詩就像一匹得了病的出色駿馬,悲鳴著跑向了草地的邊緣。
有一個孩子真正是一匹駿馬的后代,一噴一聲,群馬都被嚇倒。
保持內(nèi)心平靜,不要妄加吟詠,名聲不宜過早而來。
借助風和濤聲,我的筆力仿佛風暴掃過孤云。
不如陶家的孩子,圍著房子尋找著梨子和棗子。
你看,用這樣的韻律押韻,已經(jīng)勝過了郊野和島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自嘲詩。詩人以自己的詩作比喻為病驥,表達了他對自己才華潛在的不滿和自我懷疑。他感嘆自己的詩作無法得到真正的認可和贊賞,就像一匹得了病的駿馬,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詩中提到了“有兒真驥子”,意指有人能夠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取得真正的成就,一經(jīng)問世就能夠引起轟動,讓其他的才子們望塵莫及。
接下來的幾句中,蘇軾告誡自己要養(yǎng)氣,不要過早追求聲名。他認為詩作需要經(jīng)過時間的磨練和積累,不能急于求成。同時,他也表達了對于聲名和名利的淡然態(tài)度,認為過早地追求名聲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詩的最后幾句中,蘇軾運用風濤和孤云的意象來形容自己的詩筆,表達了他在創(chuàng)作中的豪情壯志和追求卓越的決心。他自比陶淵明,認為自己的詩才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的才子,用強大的押韻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勝過了一般的田園詩作。
整首詩以自嘲和自省為主題,反映了蘇軾對自己詩才的自我評價和對名利的淡泊態(tài)度。詩中展示了蘇軾豪放的詩風和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熱忱,同時也凸顯了他對自身才華的不滿和渴望得到真正的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