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王鞏韻送其侄震知蔡州 / 作者:蘇軾 |
九門插天開,萬馬先朝屯。
舉鞭紅塵中,相見不得言。
夜走清虛宿,扣門驚鵲翻。
君家汾陽家,永巷車雷奔。
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
相逢開月閣,畫檐低金盆。
至今夢中語,猶舉燈前樽。
阿戎修玉牒,未憚筆削煩。
君歸助獻納,坐繼岑與溫。
我客二子間,不復尋諸孫。
(子美詩云,權門多噂沓,且復尋諸孫。
)
|
|
用王鞏韻送其侄震知蔡州解釋:
《用王鞏韻送其侄震知蔡州》是蘇軾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九門插天開,萬馬先朝屯。
舉鞭紅塵中,相見不得言。
夜走清虛宿,扣門驚鵲翻。
君家汾陽家,永巷車雷奔。
夕郎方不夕,列戟以自藩。
相逢開月閣,畫檐低金盆。
至今夢中語,猶舉燈前樽。
阿戎修玉牒,未憚筆削煩。
君歸助獻納,坐繼岑與溫。
我客二子間,不復尋諸孫。
(子美詩云,權門多噂沓,且復尋諸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送侄子震知去蔡州的作品。詩中采用了王鞏的韻律,表達了詩人對侄子離別的情感和對他的期望。
詩的開頭描繪了城門高聳入云,象征著道別的時刻已經到來,萬馬先朝屯,意味著離別的人們已經聚集。蘇軾手舉鞭子,身處紅塵之中,與侄子相見卻無言可說,表達了內心的別離之苦。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夜晚離開的場景,蘇軾在清虛(地名)過夜,敲門聲驚起了鵲鳥,暗示了別離的悲情。君家的車馬奔馳在永巷(地名),象征著離別的人將踏上漫漫征程。
下一段中,夕郎(地名)并不停留,列戟(兵器)來自護衛,顯示出離別的危險和無奈。相逢時,他們在開月閣見面,畫檐上的金盆低垂,象征著離別的淚水。
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至今,他仍然在夢中與侄子交談,就像當初舉起酒杯一樣。阿戎修玉牒,未曾厭倦地寫信,表示對侄子的關懷。君歸時將幫助交納貢獻,坐繼岑與溫,指的是侄子將擔任官職并繼承岑參和溫瑞安的遺志。
最后一句是引用子美的詩句,表達了詩人對權貴門第的繁雜和對尋找后代的期望。
整首詩詞以別離為主題,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和詩人對侄子的思念之情。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離別的辛酸和人情世故,表達了詩人對侄子前程的期望和對后代的重視。
|
|